俞敏洪:出国留学“教父”的最后倔强

1.jpeg

(本文首发于清波专栏,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眼间,史上最严格的课外培训新规已经快一年了,对于在海外风风光光上市的相关企业,估计就跌去九成,也不过就是近一年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已经遗忘了



(本文首发于清波专栏,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眼间,史上最严格的课外培训新规已经快一年了,对于在海外风风光光上市的相关企业,估计就跌去九成,也不过就是近一年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已经遗忘了,本篇来聊聊那位倔强的教培“教父”——俞敏洪,站在2022年春天的尾巴上,俞敏洪说出了那句“盲目的信心也比没有信心要强”,对于很多陷入困境中的人们,依然是一剂好鸡汤。


在海外的中国内地留学生中,有七成是新东方的学生。据说这句话最初是从俞敏洪口中说出来的,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新东方教育的一则招生广告,在坊间流传。


时间回到上世纪60年代,这位日后的课外培训“教父”,也只是一位出身在东南一隅的农家娃,而在俞敏洪的身上,不只是他个人的奋斗史,也是时代变迁的印记,从封闭到开放,从赴美IPO到回港二次上市,俞敏洪的故事,也是时代的脚印和抉择。


从农家娃到北大教师


1962年9月4日,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农村家庭,现在的江阴是中国东部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号称“中国第一村”的华西村,但在俞敏洪出生的时代,却跟当时的很多内地农村一样,活下去是最重要的目标。


俞敏洪的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则是当地生产队的妇女队长,由于父亲去世得早,俞敏洪从小由母亲养大,他还有一个姐姐是农村的赤脚医生。


1977年10月,中国恢复了暂停了十年的高考制度,这被视为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前奏,也是众多中国青年改变命运的敲门砖。此后的三年,超过千万人报名参加高考,录取率却仅为6%,那些最终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幸运儿,毕业后大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在此后的四十多年又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俞敏洪也是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不过,由于外语成绩不好,他前两次高考都遭遇落榜,一直到1980年,第三次参加高考的俞敏洪最终考上了北大英语系,但他蹩脚的英文,却也成为班上的笑柄,据说后来成为新东方合伙人的王强,就多次公开嘲笑俞敏洪那夹杂了江阴口音的土气英语。


据说,俞敏洪在北大读书期间,为了摆脱身上的土气,最大的爱好是写诗,前前后后写了几百首诗,被同学戏称为“三洞诗人”,而那位屡屡嘲笑他的王强,以及另外一位同学徐小平,后来构成了新东方的铁三角,这段创业故事也在2013年拍成了电影《中国合伙人》,新东方也就成为由北大毕业生所创立的,一个中国课外培训机构的黄埔军校。


只是,俞敏洪当时选择做课外培训,并非天赐良机,更没有什么资本推手,完全是生活窘迫所致。


1985年俞敏洪毕业,在他的回忆里,当时班上50个同学49个出国留学,剩下的那个就是俞敏洪,只能留在北大教书。


为养家糊口做课外培训


当时,中国教师的待遇很低,社会上流传的是“做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为了赚钱,俞敏洪在上课之余就以北大的名义给学生做家教,以此补贴家用,结果被家长举报之后遭到北大公开处分,理由是“私自办学、影响教学秩序”,一时间成为了北大里的一则大新闻。


1991年,28岁的俞敏洪索性从北大辞职,在北大附近的中关村租了一间农民房,开了一个“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其实就是夫妻档,培训老师只有俞敏洪夫妻俩人。除了给学生上课之外,俞敏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招生,他就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贴小广告。


1993年,俞敏洪正式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俞敏洪将电线杆视为摇钱树和广告机。


一个著名的段子是:有一次北京市政建设,规划要把新东方学校前面的两根电线杆拆掉,俞敏洪硬是不让拆,最终自掏7万元腰包把两根电线杆保住,这件事情结束后,他还抱着电线杆感叹道“有钱真好”。


正是靠着这样的韧性和“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手段,加上学校紧挨北大,新东方在北京的课外培训市场越做越大,1995年就发展到了一万多个学生,俞敏洪也成了北京最早的千万富翁,内地教培行业的首批淘金者。


三巨头时代,新东方上市成功


上世纪90年代,从农村出来又被迫从北大辞职的俞敏洪,靠着自己的口才和韧性,通过课外培训实现了日进斗金,在北京坐拥千万资产,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土豪老板。


只是一次突发事件,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要去一趟美国,看看当年嘲笑他英语蹩脚的两位同学:王强和徐小平。


新东方所在的中关村鱼龙混杂,既有联想、方正这样的著名电脑公司,也有在卖场中靠卖走私、二手电子产品赚钱的小商贩,更有想一夜暴富的亡命徒,想走捷径来实现发财梦,俞敏洪就成了这些人的目标。


有一天晚上,俞敏洪在回家途中被两个亡命匪徒绑架,他们在俞敏洪身上打了超量的麻醉剂,后来俞敏洪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侥幸捡回了一条命。这一段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改变了很多,之前就是想着怎么赚大钱,那时候就想把新东方做成一个事业。


1995年底,俞敏洪带着一万美元去了加拿大和美国,找到了老同学徐小平和王强,想尽办法将两人加盟新东方,正式开启了三巨头时代,俞敏洪负责托福考试,徐小平负责签证咨询,王强负责英语口语,新东方随后也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当时,正是中国人出国留学的高峰,托福和签证就成了两个最大的拦路费,而新东方“创新”地将托福考题和签证官面签变成中国式的应试教育试题,让新东方迅速成为留学生的“制造工厂”。


而且,相比于留洋归来的徐小平和王强,面对中国式监管,尤其是跟各个监管机构打交道,俞敏洪轻车熟路,手段上软硬兼施,加上三人都出身于北大,名校的光环,学生的口碑,也成为了新东方的两个护身符。


尤其是2000年之后,出国留学成为了很多内地中产家庭教育的重要选项,不再是高不可攀,新东方的业务也从北京拓展到几十个城市,几乎中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和知名大学,都能够看到新东方的广告。


不到十年时间,新东方的学生人数从1994年的3,500人,暴涨到了2004年的75万人,增加了两千多倍。


而高考两次落榜、申请出国却被拒签的经历,很容易跟大学生形成共鸣,这让俞敏洪成为了新东方的发言人,一年中多数时间都在各地讲课,他口中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不仅成为新东方的校训,更在青年人群体中流传开来。


2006年,新东方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教育机构,俞敏洪也从十年前的千万富翁,变成了亿万富豪,而徐小平和王强随后也选择做风险投资,唯有俞敏洪仍在坚守,并且让新东方完成了线下教育到网上教育、英语培训到全科培训的转型。


从高光时刻坠落,“教父”的最后倔强


2019年3月,新东方在线在香港上市,开盘首日公司市值超过百亿港元;一年之后,新东方选择回归港股市场,并且创下了港股新股发行价的记录,每股发行价达1,190港元,成为港股市场上的首只千元股,超过了股王腾讯。


在新东方港股挂牌那天,已是第三次参加上市敲钟仪式的俞敏洪表示:“此次我们在港股的股份代号选择了9901,有九九归一之意,这个‘一’就是新东方做教育的初心和信念。”


只是,他未曾料到,这将是内地教培行业最后的辉煌时刻,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狂风暴雨,整个行业都摇摇欲坠。


2021年11月初,俞敏洪在内地社交媒体上表示:“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献给了乡村学校,已经捐献近八万套。”


俞敏洪说出“教培时代结束”这句话,距离新东方港股上市,还不到一年时间,但距离俞敏洪踏入这个行业,却已经过去了31年,似乎“教父”也只能选择一个体面的方式来退场。


不过,俞敏洪依然还是那个倔强的行业“教父”,11月11日,俞敏洪再度发声:新东方并不会关停,只会有业务的转移,将来把重心转移到国际业务和大学业务。


4月底,新东方披露财报,业绩尚可,俞敏洪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中谈到:“好在大家做事情的心气还在,对未来还有着乐观的期待。此时此刻,团队的信心是最重要的。我能做的,就是把信心给大家。哪怕是盲目的信心,也比没有信心要强。”


今年9月,俞敏洪将迎来60岁的生日,进入到古人说的“花甲之年”,这位年过花甲的“教父”,能否靠“不放弃”来带领新东方跨越周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29日 18:11
下一篇 2024年03月29日 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