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能否领跑,烧钱自研能否杀出血路?

1.jpeg

(本文首发于《紫金商业评论》,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继蔚来、理想、小鹏之后,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也正在迎来机会。除了哪吒和威马,零跑汽车的搜索量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本文首发于《紫金商业评论》,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继蔚来、理想、小鹏之后,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也正在迎来机会。除了哪吒和威马,零跑汽车的搜索量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3月中旬,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跑)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建银国际担任本次IPO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显示,零跑汽车计划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研发、提升生产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方向。


虽然目前的募资环境并不算好,港股处于低迷动荡的周期中,对公司的上市融资并不有利,但是零跑还是在这个时间点提出了IPO申请,或许零跑已经到了不得不上市的时候。


3年亏超48亿


新能源车企抢滩资本市场并不稀奇,毕竟新能源赛道一直是“烧钱换生存”。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蔚小理”在2021年的交付量均已突破9万辆大关,但都无法改变亏损的状态。而处于新势力第二梯队的零跑,也不例外,处于亏损状态。


据招股书显示,营收方面,2019年到2021年,零跑的收入分别为1.17亿元、6.31亿元和31.32亿元。可以看出,零跑头两年基本上是在试水,直到去年收入才开始大增。


然而随之而来的亏损也是逐年递增,2019年到2021年,经营亏损为7.30亿元、8.69亿元、28.68亿元;而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分别约为9.01亿元、11.00亿元和28.46亿元。


就拿2021年来说,零跑收入31.3亿元,车成本45.2亿元,再扣除研发支出和销售费用,基本是卖一辆亏一辆,属于实打实的赔本赚吆喝。


这使得零跑3年累计亏损48亿元,且亏损逐年扩大。如此看来,零跑的确需要上市融资来准备充足的弹药。除此之外,去年底,零跑账上的现金为57亿元,而蔚来、理想、小鹏的现金储备都在200亿元以上。准备充足的现金储备,是这条赛道上颠扑不破的真理。


对比之下,蔚小理IPO的时候,其毛利率水平基本已经转正或者即将实现转正,而零跑目前的毛利率水平离转正还比较遥远。


可以理解的是,现阶段的很多造车新势力新企业,都还处于盈亏不平衡的困境,况且造车烧钱是行业常态,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零跑在销量基数太小的情况下,谈盈利还为时过早。


但是对于车企而言,比短期内盈利更重要的是要打开市场,夯实口碑,抢占用户仍然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点。对于零跑来说,这个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赴港上市只是其走出的第一步。


低端车撑不起市场


从全年交付量上看,零跑的成绩也不能算是优等生。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零跑累计交付4.3万辆,较2020年的8000余辆大幅增长443%,排在造车新势力第六位,前五名分别是小鹏、理想、蔚来、哪吒、威马。零跑在2022年1月和2月交付量总计为10300辆,业绩过万,首次闯入了前五。


和第一梯队的“蔚小理”近10万的销量相比,零跑还有一倍多的差距。在第二梯队中和威马相近,次于哪吒的6.9万辆。


零跑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零跑将聚焦15万元至30万元的中国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零跑认为,该定价区间将于2023年前成为最大且增速最快的新能源市场。


打入中高端市场一直都是零跑的定位和目标。然而令人尴尬的实际情况是,零跑2021年43748辆的总交付量中,有39149辆都是售价不超过10万元,利润微薄的A00级小车——T03,销售占比达到89%。


有业内专家分析称,T03定位与宏光MINIEV类似,主打超高性价比,这类车型门槛较低,目前以及未来的竞争主要在于价格维度,难以构建起核心竞争力,因此这类车型对于车企利润贡献非常有限。


而符合零跑定位的、号称“半价Model Y”的C11,才是零跑重点打造的车型,售价在15-20万元区间。不过从2021年10月开启交付后,其销售占比仅有9%。


零跑汽车CEO朱江明曾表示,零跑C11的销售预期是2021年内卖出6000台以上。但实际上,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零跑C11只完成交付3965台。而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C11的1、2月上险量数据分别为2103辆、1144辆,算不上是新能源市场的主流车型。


虽然销售成绩不理想,但是在撕掉微型标签,全力迈入中高端市场的道路上,零跑一直没有停下脚步。据招股书透露,零跑将在二季度发布第四款车C01,并在三季度实现交付。


根据零跑2.0战略来看,C01是一款中大型轿车,直接对标比亚迪汉EV和小鹏P7。基于C11同一平台打造,车身长超过5米,续航超过700公里,百公里加速时间在4秒以内。价格将处于15-20万元区间,性价比仍是其主要卖点。


但是在竞争激烈的中高端市场,性价比已经不能算是车企的杀手锏了,况且还有威马、小鹏以及国产的比亚迪等已在消费者中建立较强品牌认知的车企,市场普遍认为零跑未来的销量预期并不乐观。


烧钱自研能否杀出血路


从车型来看,零跑目前并未拿出真正能打的产品。然而朱江明的野心并不止于此。去年,他在发布会上放出狠话,“3年超越特斯拉,2025年销量目标80万辆。”


喊出这样大阵仗的口号,零跑的底气和实力在哪里?在招股书中,零跑自称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研能力的造车新势力,而目前市场上的造车新势力主要都是做“全栈自研”。


“全域自研”的意思就是什么都要自己做,硬件结构从电阻开始打造,软件从代码开始写起;而“全栈自研”,则是硬件更多依靠第三方,车企主要做应用和算法。


按照朱江明的规划,零跑汽车在2023年底投产激光雷达方案,2024年实现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实现对特斯拉的反超和领先。看似拥有技术优势,但选择从零开始,无疑增加了零跑的研发成本和造车难度。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零跑的全域自研也意味着其在技术上全揽全包的形式,虽然其已经将部分自研技术和产品应用于量产车型,但全域自研的战略价值,仍需接受多重考验。


就目前情况来看,零跑“三年超越特斯拉”的目标难度是非常大的。首先在研发上,两家企业的投入不在同一个重量级。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研发支出超25亿美元,占收入的5%。而根据零跑招股书披露,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零跑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和7.40亿元,累计研发投入13.87亿元。到去年年底,零跑共有319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已占到员工总数33.9%,也就是1000名左右。


和国内车企对比,理想在2018年的研发开支就有7.9亿元,当时理想都还没开始卖车。去年,理想在研发投入了33亿元,是零跑的4.5倍,研发团队规模超过2000人。而小鹏去年前三个季度的研发开支就已经达到26.6亿元,研发团队在4000人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竞争会更加激烈,新能源车企也肯定将面临研发开支逐年攀升的局面。和第一梯队数十亿元的研发费用相比,零跑如何花更少的钱来完成技术上的超越,这确实是个难题。


零跑的另一个规划是做全车型。据招股书透露,零跑计划以每年一到三款车型的速度,于2025年底前推出8款新车型,涵盖各尺寸的轿车、SUV及MPV。届时,领跑将成为覆盖不同价位与车型,辐射至每一块市场的车企。


这个目标看起来更为宏大。在SUV这个区间,比亚迪宋PLUS DM-i、EV,唐DM,小鹏G3,哪吒U,广汽AION V等数十款同级别新能源车型扎堆,竞争白热化;而在轿跑这个区间,小鹏P5、广汽AION S以及比亚迪秦Plus,各个实力不容小觑。零跑的优势并不明显,品牌知名度也不够高,全面化所有车型,反倒有可能什么也做不好。


诞生于2015年的零跑,算是造车新势力中的老玩家了,零跑意在“领跑”新能源赛道,但是7年后仍未进入第一梯队。


而眼下的困境是,造车新势力头部“蔚小理”地位日益趋于稳固,零跑想要突出重围,在腰部争夺少量席位,最关键的还是必须打造出能获得消费者青睐和认可的汽车产品,要有绝对碾压的实力,才有机会抢占市场。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05月13日 10:52
下一篇 2024年05月13日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