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打车“易”,滴滴外卖难
[钉科技述评]或许是不甘心近两年被手机厂商抢去了许多风头,几只“独角兽”抓住了2017年最后的时光,用它们那看似匪夷所思的跨界表明,互联网圈子并不是个洗净铅华的“佛系青年”。
[钉科技述评]或许是不甘心近两年被手机厂商抢去了许多风头,几只“独角兽”抓住了2017年最后的时光,用它们那看似匪夷所思的跨界表明,互联网圈子并不是个洗净铅华的“佛系青年”。
经过近十个月的酝酿和尝试,美团的打车业务在去年12月“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以南京为起点,美团打车开始了首轮扩张,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便是美团这一阶段先选中的七个城市。据钉科技的了解,北京的20万“开站”用户,美团已经凑齐。
美团的这轮动作,难免引起滴滴的关注。
钉科技分析认为,与易到、神州缠斗数年,滴滴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威胁,但美团不同,跨界而来的美团,很有可能就是那个“门口的野蛮人”。从美团补贴的架势来看,“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可能,滴滴或许也不得不防。
滴滴一些看似回应的动作颇有些“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意味。腾讯科技援引一位接近滴滴人士的“爆料”称,滴滴研发外卖业务已有一段时间,目前负责该项目的产品与技术开发人员已经搬到单独的地点进行秘密办公,内部通讯录中甚至查不到这些员工的个人信息。
钉科技认为,虽然没有得到确认,但滴滴做外卖,并非不可能,即便美团不涉足网约车业务,滴滴并不是采取防御机制,美团网约车业务的扩张,或许只是一份助燃剂。
滴滴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而仅在网约车市场,特别是国内市场,似乎也不再能给滴滴带来更大的成长可能,做新业务既有条件,也有需求,做什么似乎都不很奇怪。这种不奇怪,用美团王新的话来说叫做不“自我设限”,而用滴滴程维的话来说则是“一切皆有可能”。
只不过,在钉科技看来,滴滴做外卖,相对于美团涉足网约车,或许会更加困难。
在网约车这个业态,自收购优步中国后,滴滴出行的市占率就一度超过90%,事实上的垄断地位已然形成。美团涉足网约车的契机,其实正在于滴滴的这种事实上的垄断地位。
去年末,“物极必反”大抵成为了电商圈里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词汇,由此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说法,叫做“去中心化的赋能”。而滴滴,在网约车行业,正在或者已经成为“极”或者“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大额补贴的结束,调价与抽成的提高,造成了用户与司机的心理落差。从长久发展来看,虽然网约车与出租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制衡”,但垄断事实或许依旧不利于行业。
反观美团,做为新入局的“鲶鱼”,动作不可谓不大:有公开信息显示,美团打车登陆北京后,用户可1分钱体验。另据了解,美团的通知显示,前五万司机在开站三个月内零抽成,但不免除每单0.5元平台信息费;乘客注册可领新人见面礼,包含3张打车券,其中一张为首单券,3张券有效期均为7天。
此外,美团打车结合司机的不同运营情况设置了不同的奖励规则,以满足不同司机的跑单需求。以针对全职司机的萌芽奖励为例,分为车费奖、阶梯奖和双周奖,比如当司机一周跑单车费满2200元,即可获得800元奖励。表现优秀的司机,还可申请参与猛龙奖活动,晋级成功后成为猛龙司机。猛龙奖比萌芽奖的奖励力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有网约车司机表示,滴滴抽成最高达到了28%,易到抽成是27%,神州达到了30%。而相关报道称,美团的抽成仅在8%左右。
另外,在业务关联方面,对于美团已有的美食、电影、酒店住宿、旅游、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用户而言,在享受到店服务的同时,美团上积累的红包或折扣券同样能使用在打车服务上,而且在美团使用打车服务还能同样积累积分。
对于美团来说,可以预计的业务难度更多在于:其一,能否持续投入;其二,能否有更好的途径或者玩法,避免过多投入,同时让用户“无感”接受。当然,还有一点,虽然容易别忽略,确是相当重要的,那就是资质。不过,上述三点,对于滴滴涉足外卖同样适用。
其它条件略显相似的情况下,在可见的层面,滴滴进军外卖,或面临更多困难,最主要的,便是外卖行业目前的格局:
一方面,饿了么、美团两强格局基本形成;另一方面,根据外卖头条统计,2017年外卖相关融资占比近5成,行业洗牌并未完成,整体竞争格局比较复杂,那么,滴滴在外卖市场面临的一是两强夹击,二是多线竞争。
当然,即便滴滴真的涉足外卖,但其具体玩法尚未浮出水面,或许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但从目前来看,滴滴会遇到的阻力,要比美团在网约车领域所遇到的要大得多。
不自我设限的美团与一切皆有可能的滴滴终有一战,即便二者或许并没有将“枪口”瞄准对方,只是想做一些新尝试,抑或美团不做网约车,滴滴也不做外卖,二者也会在某一个其它领域相遇。因为,独角兽,不会给领地的边界设限。(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美团打车“易”,滴滴外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