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带来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新机遇

1.jpeg

长期以来中药赛道的市场格局都鲜少因创新而被打破。

  近年来,国家对于中医药的政策利好不断,由此推动中药行业蓬勃发展。在多重积极因素影响下,中医药产业迎来更多新机遇。一方面,中医药国际认可度不断提升,促进中医药产品进出口。另一方面,新的注册分类落地,从政策端鼓励中医药创新。

  在此背景下,2023年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健康产业国际论坛召开期间,弗若斯特沙利文携手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组委会,共同发布《大国底蕴,历久弥新:中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新机遇研究报告》。

  对此,头豹研究院院长李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过去一年中,我们看到中药进出口贸易增速明显。在政策端,伴随‘一带一路’政策持续落地,中国积极推进与各国医疗战略和技术标准之间的连通,国际间交流合作不断增加。在实践端,我国优化自身卫生医疗体系的同时,积极加入多个国家的卫生医疗体系,促进国际市场对中药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未来在政策大力支持和企业研发推进下,将进一步刺激中药市场飞速发展,预计2027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73亿元。”

  中药进出口贸易增长20.4%

  近年来,国家对于中医药的政策利好不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201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通过,2017年7月1日起实行。作为第一步全面系统性法律,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部署有了明确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家开始陆陆续续针对中医药出台发展及保护政策。

  2022年1月,由国家牵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中医药文化、产业,推动中医药防疫抗疫合作、科研医疗合作,有能力出海的企业有望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政策推动下,2022年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均呈快速增长,出口数量达14.8万吨,出口金额达91.2万人民币。

  受到一系列利好影响,中国中药类商品出口趋势向好,进出口两旺。中国中药类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21年的71.2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85.7亿美元,增速达20.4%。由此反映中药国际化初显成效,未来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将保持较快增长。

  但一片增长之下,中药研发停滞问题越发凸显。据悉,2016年,受药监局发布文件严查新药临床数据造假,同年只有259个中药申报,中药获批仅仅只有2个。

  对此,李政指出,“过去几年由于质量问题、不规范应用和评价缺失曾让中药新药研发停滞不前。”2016—2020年,中药申报或者获批数量都较少,一方面是中药注射剂风险事故频出,质量、技术和安全性问题未得到全面改善;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药审评审批体系尚未完善,而中药研发具有创新难度大、作用机理和评价体系不明确、研发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使得中药制药企业对新药研发持谨慎态度。

  直至2023年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今年7月1日起施。李政表示,“按照中药注册分类,上述规定分别阐明了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相应注册管理规定。新注册分类的提出,更好地发挥中药特色优势,满足临床需求。随着注册流程的不断完善以及审批效率的不断提高,中药审批时间呈现逐年缩短的趋势。”

  6家企业占据6成市场

  事实上,长期以来中药赛道的市场格局都鲜少因创新而被打破。与化药不同,中药行业趋于成熟,市场集中度高,中药领域细分赛道竞争格局也相对稳定。据悉,中药赛道主要包括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三部分。

  以中成药市场为例,头部企业云南白药、中国中药、白云山、华润三九、片仔癀、同仁堂六家公司的总市占率接近60%。头部企业拥有上游道地药材的资源、掌握经典名方、历史悠久品牌价值高及完善的销售体系,这4方面构成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他们的定价权。

  李政介绍,通过对30余位专家进行访谈得到相关数据并进行测算后得出中药行业的市场规模,2017—2022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缓慢增长,市场规模由662.3亿元增加至800亿元。2017年以来,国家整治中药行业乱象,取消不合规中药企业执照,不合格品种被吊销资格证和医保控费、重点监控辅助用药和新药审批趋严等政策影响下,导致行业增长缓慢。

  在此背景下,李政推断,预计2023—2027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阶梯式增长。2022年是第一年执行中医药医保支持政策,医疗机构的中药使用量有望提升。医保支持中医药和基药目录986和中药注册分类标准、中药审批机制的改革等行业政策加速落地,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增长、中药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及新药的研发和人口老龄化等影响均有望推动中药行业增长,因此预计未来5年的每年增长率大概为4.0%,到2027年,中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73.3亿元。

  在中药配方颗粒方面,长期以来,该市场被中国中药、红日药业、康仁堂、华润三九、江阴天江、神威药业六大企业垄断,竞争格局短期不会有变化。李政坦言,“中药配方颗粒企业要想实现盈利,从药材采购、工艺技术到生产、质量管控、销售终端等环节,需要一体化规模优势。龙头企业在渠道、品种、技术和市场准入等方面优势明显。”

  新国标的出台加速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龙头企业在国标标准制定和供应商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率先受益。中药配方颗粒新国标围绕项目、指标、限度等设立了精确的指导标准,尤其包括基源、质量传递、稳定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原来企业标准与新国标衔接过程存在阻碍,成本上升。因此企业通过提价覆盖成本为必然趋势。

  中药饮片方面,近十年来,市场占有率排名稳定。在中药材种植布局上,居前的企业有中国中药、白云山、同仁堂、昆药集团、红日药业、太极集团、中恒集团。2020年,药监局颁布《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中医药发展,政策推动下中药饮片迎来发展机遇。2021年中药饮片主营业务收入2057亿元,同比增长13.7%;利润总额249.3亿元,同比增长106.9%;相比占据约70%市场份额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增幅具有明显优势,反映良好增长势头。中药饮片的联采更多结合行业特性,提出“保质、提级、稳供”的思路,不以降价为主要目的,注重体系与标准建设。

  关于中药创新趋势,李政认为,政策支持下的中药创新呈现出加速之势,多项中药新药相关的法规和文件陆续出台,更多符合中药发展路径的制度陆续完善,中药新药的研发流程逐步清晰化和规范化。

  此外,在李政看来,中药创新还有奇兵。跨国企业进军中医药,有望加速中药品种的推出。跨国药企具备良好的推广资源及研发创新上的技术优势,可以帮助中药产业解决质量标准、药效原理等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产生“鲶鱼效应”,倒逼中药行业发展进步。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04月25日 02:31
下一篇 2024年04月25日 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