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讲蓝图,台下拼刺刀,厨电还是没躲掉“价格战”?

至于市面上不少中式烟机,价格二三百元,更是比比皆是。

继618的价格“血拼”之后,国庆之后的厨电价格再燃战火:

从各大平台综合信息获知,广东某一线品牌,欧式烟机风量21m³/分,补贴后价格仅为695元,同是广东的、同样是一线品牌,22m³/分的带智能清洗功能的补贴价之后不足1000元。

而来自山东的某一大牌,20m³/分风量的的烟机,仅为799元。至于市面上不少中式烟机,价格二三百元,更是比比皆是。

在集成灶方面,微蒸烤一体集成灶,跌破2000元;消毒柜款集成灶1500元以下大量涌现。同时,作为厨电“刚需三件宝”的灶具和热水器,二三百元的价格早已不是新鲜事。行业头部品牌虽不肯直接放下身段,且纷纷形成了自己的战略路径(如有的横向场景打造、有的着力纵向打通或价值回归等)但是借助其子品牌进行价格下探行动则早已开始。

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未叠加双11优惠的价格采样,这意味着,上述的价格还有进一步下探空间。曾经被称为家电行业最后一块“利润高地”的厨电行业,目前正面临严峻考验。

市场压力自然是罪魁祸首。作为与房地产最密切相关的行业,天生的“地产依赖症”决定了其唇亡齿寒的地位。一二级市场压力难以排解、三四级市场对价格又极为敏感、工厂考核的目标始终存在,这决定了价格战的登场。

尽管躲不掉“卷价格”,但笔者个人认为,厨电行业,尤其是以烟灶为主的厨房大电品类,应该不会出现历史上大家电价板块格战那种“哀鸿遍野”的地步。

首先:当前的卷价格,较少出现低于成本价的内卷。尤其是大品牌参与的程度上较为克制,以顺价销售为主的行业游戏规则不太可能出现倒挂销售+返点贴息的那种不可控局面。“资金盘”的运作在厨电行业并不多见,绝大多数企业还是以营销保姆式的服务方式,下沉到经销商之中,帮助经销商出货而非聚焦于打款。正如火王总经理杨光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其目前团队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帮助经销商“清余额”(即仓库出货之意,笔者注)。同样,从樱花、好太太厨电等品牌的市场运作来看,也是始终围绕渠道出货、终端建设为主。出货才是硬道理+经销商利益的充分考量,有望实现良性循环。

第二,行业领军品牌仍旧保持适度的克制和理性。包括方太、老板、华帝在内,始终对产品价值的塑造、对用户价值的创造持积极态度。正如前述,尽管一些品牌通过旗下子品牌进行价格下探,其目的更多在于布局和占领下沉市场,而并非不理性的要“绞杀”掉同行。这并不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第三,尽管总体盘面不能跟大家电相提并论,但是厨电行业扔是较为“肉厚”的一个板块。数据现实,厨电行业的头部品牌,从烟灶的角度看毛利率仍在40%左右。大部分主流品牌也仍有20-30%的毛利空间。说得更直白点,即便是“失血”,厨电行业还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当然小微品牌不在此列。

第四,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国内市场的广袤性和复杂性足以承担多样化的品牌存在。多重消费层次、与燃气服务公司密切的关系,为区域化发展的品牌以及部分小品牌的存在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第五,如果将厨电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作为品类外延最为宽广的一个家电板块,不同品类呈现的不同发展阶段,为纾解企业增长压力、平衡企业经营效益起到了积极效果。如嵌入式微蒸烤、洗碗机、净水器等去年以来呈现的快速增长。

存量时代、出货不易,但公允地说,最难还不是品牌厂商,而是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今年以来,品牌厂商向上游挤占资源的行为愈加剧烈(甚至年初有品牌要求供应商先直降10个点再谈合作的案例)。对于下游的经销商尤其是小规模终端,品牌厂商传导的压力也在加大。但正如江苏南通已经退出某集成灶品牌经营的王先生所说,“无所谓谁的压力更大,这就是市场”。“所幸的是一直保持理性打款提货,即便退出也损失不多”。

总体而言,厨电行业在经历2018-2019年高峰之后,整体呈现徘徊盘整态势。在新增市场乏力的情况下,竞争加剧自是体重应有之义。价格竞争,正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之一,尤其值得庆幸的是,当前厨电行业并未将之当成唯一手段。

赞 (0)
上一篇 2025年10月16日 20:07
下一篇 2025年10月16日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