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游客消费撑起新增长 中国购物天堂加速成型?

如今我国在各方面支持境外人士到中国进行旅游与消费。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以及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正在由世界工厂向全球购物天堂转型。近两年来,随着中国消费持续疲软,中国政府通过内需与境外人士消费的同步开发,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

  其中引入境外消费层面的政策频出。从开放多国免签,到离境退税政策的升级,再到境外支付方式的支持与简化,如今我国在各方面支持境外人士到中国进行旅游与消费。

  从成效来看,随着“中国游”系列视频在海外的火爆,中国逐渐成为境外游客的一大目的地。今年,伴随43国免签政策以及离境退税升级,“即买即退”服务覆盖全国14000家店铺,外国游客在华消费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国家税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激增85%。

  为中国转型购物天堂提供助力

  2025年,中国单方面免签国扩展至47国,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10天,直接拉动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的增长。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达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96%;其中,仅成都航空口岸入境外国人就达79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8.5%。

  入境外国游客成为了新的消费增长动力。

  为了进一步挖掘境外游客的消费潜力,我国离境退税政策迎来三大升级: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覆盖更多小额消费场景;全国退税商店数量增至5196家,渗透至文博场所、传统市场;“即买即退”全国推广,实现“购物-退税-离境”无缝衔接。这让境外游客的消费动力更加充足。有境外游客表示,“1万元商品退税900元,相当于全场九折!”

  境外游客在中国购物更加便捷的同时,中国购物的支付环境也在同步升级。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推出多语种退税指南和电子地图。支付宝、微信的“外卡内绑”功能持续迭代,外卡POS机覆盖率显著提升,让支付体验从“麻烦”变为“碰一下就行”。

  在政策与支付体验的升级下,境外游客在中国的消费激增。以北京为例,2025年一季度,离境退税商店开具申请单份数同比增长128%,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翻一番;上海退税商品销售额达7.6亿元,同比增长85%;四川办理退税的境外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04.78%,退税额同比增长211.64%。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关税政策也在为中国境外游客消费热提供助力。业内人士推算,增加关税后,一件夹克在美国的售价为200美元,在中国仅100美元,叠加退税后低至80美元。即便在800美元的交通成本下,在中国购物仍然彰显实惠。

  此外,中国品牌与产品的竞争力也在持续提升。作为世界工厂,中国产业链兼具低成本与高效率的特点,在退税后进一步彰显性价比。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出海3.0的背景下,中国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境外游客对中国品牌存在不低的消费意愿。其中,大疆无人机占据全球消费级市场70%份额。

  仍需前进

  尽管成就显著,中国迈向全球购物天堂仍面临多重挑战。支付便利性尚未完全破冰,尽管移动支付覆盖面扩大,但外卡交易失败率仍达15%-20%,部分商圈外币兑换点不足。语言服务断层同样明显。有店员坦言:“每天接待几十位外国客人,但双语店员只有两人,常因沟通错误导致退货。”这种服务能力与消费规模的不匹配,制约着体验升级。

  业内人士指出,以中国作为全球购物天堂的发展目标,其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巴黎、东京等城市。不管是作为旅游目的地,还是购物目的地,两个城市均具有一定的领先性。从文化角度来看,巴黎的“浪漫”、东京的“二次元”已成全球性文化IP,而中国传统文化仍处于“特色商品”阶段,尚未升维为生活方式符号。

  从购物方面来看,巴黎、纽约拥有LV、香奈儿等顶级奢侈品牌总部及旗舰店,东京集聚三宅一生等东方奢侈品牌,形成全球定价权。中国国产品牌虽在退税店占比提升,但高端领域仍依赖欧美品牌引流。

  此外,中国针对境外游客的消费支持仍有一定的不足。尽管政策层面出台了退税政策的支持,但起退点200元的门槛,仍高于部分购物天堂定位的城市。与此同时,中国商场的服务水平还需提升,其中双语导购覆盖率不足是一大问题。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目前也在构建自身的竞争力。中国城市无需“复制”传统购物天堂,而应锚定科技赋能、文化独特性、供应链控制力构建新范式。真正的转折点将出现在,当外国游客为一件景德镇瓷器支付溢价时——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其代表不可替代的东方美学价值。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7月15日 23:19
下一篇 2025年07月15日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