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风口已至,智车江湖或生新变局

1.jpeg

当前,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汽车产业正处于风云激荡的变局之中。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在资本市场中表现活跃。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三大“造车新势力”的上升势头尤为惊人。在销售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三者在美国

当前,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汽车产业正处于风云激荡的变局之中。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在资本市场中表现活跃。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三大“造车新势力”的上升势头尤为惊人。在销售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三者在美国股市上的市值也闻讯大涨,一度分别突破700亿美元、500亿美元和350亿美元。与此同时,微软、苹果、百度、华为等头部企业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吉利、大众、广汽、本田等传统车企也在加速孵化创新版块,一场 “群体狂欢”拉开了序幕。

从动力电池,到整车,再到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第一轮风口非常明确,那就是电动化。在特斯拉等先行者的引领作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渐趋向成熟化。那么,下一步该怎么走?未来市场格局又将迎来怎样的变化? 

下一轮风口:智能网联

业界普遍认为,在市场需求觉醒、政策红利、新兴技术发展、产业链变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已经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网联化。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业内人士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将对汽车产业变化将是颠覆性的。与当前车机和手机相连的方式不同,智能网联汽车的最终目标是摆脱手机,通过车机自身的强大运算能力和智能操作系统,实现汽车与人、路、各类通信终端的信息交互。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全球市场来看,奔驰、福特、德尔福、大陆、谷歌等世界顶级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企业、IT公司分别围绕“智能化”和“网联化”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技术研发工作。例如谷歌第三代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达到自动化程度第4级。电装公司对V2X技术在车距控制、右转碰撞预警、紧急车辆避让等功能中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从中国市场来看,本土企业在智能网联方面的研发也不甘落后。老牌整车制造商一汽、上汽、北汽等都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发展战略。其中,上汽已与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正在对自动驾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方向的芯片进行研发。吉利、长安、威马、比亚迪、小鹏等多数国产汽车品牌均已实现自动化L2级汽车量产,正在向L3级过渡。阿里、百度、华为等也在加速将AI智能、5G通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融入汽车场景,积极布局智慧出行新生态。

然而,距离真正实现“智能网联”仍有一段距离。行业专家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标准与法规仍需健全。我国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的制定权分属政府的不同部门,《公路法》、《保险法》等并未包含自动驾驶的相关内容,《网络安全法》、《测绘法》等也存在与自动驾驶发展所不适用的规定,这些方面都亟待完善和改革。其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与关键技术相对薄弱,包括车载系统、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核心技术仍存在短板。其三,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尚待完善。

智能手机厂商有望“弯道超车”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说的那样:“未来汽车将是巨型的移动智能终端。”同为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划时代的产物,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无论是从发展路径、技术趋势,还是从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等方面来看,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安信证券认为,华为、苹果以及小米作为智能手机革命的成功者,对于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具备天然的敏感性,这也正是其跨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斯克曾公开表示,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苹果公司。作为智能手机的鼻祖,苹果造车似乎已是“板上钉钉”。除了不断与汽车制造商谈判、寻找代工伙伴外,苹果还积极在多个硬件上与厂商沟通合作,例如与台积电合作开发可以直接内置于芯片晶圆上micro OLED 显示器,并以7纳米制程的A12 Bionic处理器为基础开发自动驾驶汽车芯片。此外,苹果还在开发一种新的电池设计,有可能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并增加车辆实际续航里程。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鹿文亮指出,苹果最擅长的就是把好用做到极致,业界对苹果造车的深厚期待主要来源于对其产品定义能力、生态打造能力、成熟技术普及能力的肯定。摩根士丹利的苹果专家KatyHuberty认为,苹果所擅长的垂直整合模式,即控制所有产品的软件和设计,可能会将其汽车业务的利润率拉至10%以上。

作为国内智能手机的标杆企业,华为造车的传闻屡见不鲜。有观点认为,华为在手机领域与苹果难解难分的局面,即将在汽车生态上演。但华为再三申明“不造车”,将“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明确表示:“华为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鹿文亮评论称:“华为不造车主要出于两方面因素的考虑。一方面,与其投入大量时间、人力、资金成本在底层硬件制造上,华为更希望能够专注在价值更高的产业链上游,集中优势兵力,发力智能圈;另一方面华为更看重合作共赢的生态价值,不愿与传统车企对立,因此选择了去做市场规模更大的事情。”

在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上位列第三的小米,虽然“人不在江湖”,但造车传闻从未停歇。资深行业专家孟永辉表示,智能汽车可以成为小米5G全场景智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其“5G+ AIoT”战略的一次很好的诠释。业内人士指出,小米在汽车智造领域的基因和能力并存。另外,小米与高通的密切合作关系也值得关注。目前车载AI标配是高通820芯片,小米在调校和磨合方面比别人更具优势。但也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生态规模、技术水平,还是从营销渠道、品牌影响力来看,小米与苹果、华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小米最大可能性是和苹果一样选择代工模式造车,快速实现量产。

除了这三家主流手机厂商之外,三星、vivo和OPPO等也分别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领域展开了徐徐布局。可以看到,手机厂商们大规模涌入汽车赛道已成不争事实。究竟他们有没有可能在下一个风口实现“弯道超车”?鹿文亮认为,需要考虑三方面因素。首先,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乏力,手机厂商相较于其他玩家寻找新赛道的决心更为迫切;其次,当前造车门槛降低,供应链相对成熟,智能手机厂商完全可以通过代工模式造车;最后,智能手机厂商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更为成熟,也更擅长打造生态、营销品牌,另外,在物联网、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其下场造车提供了“底气”。

然而他也指出,“隔行如隔山”,新能源汽车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行业壁垒高。出于对切入路径、造车类型、商业模式的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多数手机厂商对于智能汽车赛道仍抱有谨慎态度。但可以预见的是,站在智能网联的风口上,手机厂商将倾尽所能在智能汽车领域复制智能手机的成功,传统车企和新造车势力想必也不会坐以待毙,接下来汽车智造江湖又将迎来怎样的变局值得期待。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05月03日 05:28
下一篇 2024年05月03日 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