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谋变”:裁员是表象,转型为求生

1.jpeg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继互联网大厂一波又一波的裁员之后,传统制造业也没有独善其身。其中,家电制造业的巨头——美的就打响了裁员的第一枪。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继互联网大厂一波又一波的裁员之后,传统制造业也没有独善其身。其中,家电制造业的巨头——美的就打响了裁员的第一枪。


前不久,一篇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文章“美的被裁员工与董事长方洪波的对话”,引发了大众对美的大幅裁员的猜疑。在内部论坛上,一位被裁老员工坦露,自己为美的投入多年心力,并放弃照顾家庭,落得伤病,最终仍然要面临被裁的命运。


而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则感性的回复称:“有些伤感,同时也深感惭愧……时代的洪流中,我们总会在某一刻,忽然意识到命运的不可抗拒。”他表示,面对环境的变化,美的必须要做出应对,关停非核心业务,紧缩非核心品类,优化敏捷精简组织,抑制投资控制费用。


随之而来的是在脉脉上,传出“美的要裁员50%,有的事业部已全裁”的消息。对此,美的集团官方回应称,“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公司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多措并举,进一步夯实增长潜力,提高经营业绩。”此番回应,虽然没有正面承认裁员及裁员幅度,但也进一步坐实了裁员的动作。


据内部员工透露,其实,美的此轮裁员从3月就开始了,各事业群推进时间不一,但近期力度加大。据估计,裁员的标准包括:按业务划分,“不赚钱”的部门优先被裁,例如IoT业务、成立一两年但产出比不高的母婴、宠物业务;按岗位划分,品牌市场、职能型部门内绩效评分差的优先被裁。


而此时,据美的上一次规模性裁员已经过去了十年。毫无疑问,如今的家电行业正在经历着严酷的考验。正如方洪波所言,这是“在挣扎中做出的艰难抉择”。


财报数据隐患:增收不增利


从账面上来看,美的的表现还算不错。根据最新的财报显示,2021年,美的集团实现总营收达3433.62亿元,同比增长20.06%,首度突破3000亿元历史大关;归母净利润达285.74亿元,同比增长5.43%,也创造了历史新高。


同竞争对手相比,美的的营收规模依然有优势。同报告期内,格力电器年营收1878.69亿元,同比增长11.69%;净利润230.64亿元,同比增长4.01%。海尔年营收达2275.56亿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130.67亿元,同比增长47.1%。


截至5月20日,美的集团市值为3981亿元,海尔智家为2464亿元,格力电器为1965亿元。


从数据上来看,无论营收规模、净利润,还是市值,美的都是中国家电行业领头羊。按理说,裁员的压力怎么也不应该先轮到美的身上。


漂亮的财务数据实际上已暗含风险,虽然总营收和净利润两个数据都保持了正向的增长,但是显而易见,净利润的增速要远远落后于总营收的增速,即增收不增利。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起,美的的净利润由40%以上骤然下滑到20%以下,并且一路下滑到2021年的5.43%,2021年利润增速更是创出近9年来新低。营收增速虽然较前三年有所恢复,但也没能恢复到2017年50%以上的增速。


再与格力做横向对比,美的的营收数据领先于格力近一倍,而在净利润上却只比格力高出约23.89%。由此可见,美的的盈利能力下滑非常严重。


对此,有市场资深人士分析时指出,一方面,美的收购德国库卡,提高了薪酬压力,另一方面,原有的家电业务板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旧业务双重压力下,美的集团的多项指标其实已经出现了隐忧。


二级市场方面,美的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从去年2月至今,美的集团股价从最高点的106.40元跌到如今的50多元,股价腰斩,市值蒸发3000多亿元。尤其是2022年以来,不到半年时间,美的集团股价从最高点的80.88元一路下跌,最低一度跌至50.50元,股价下跌了37.6%,市值蒸发了2125亿元。


股价的连跌背后,机构也在减少持仓美的。2022年第一季度,有511家基金持仓美的集团,而去年同期持仓美的的基金共有858家,同比减少了347家。据公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美的集团普通股股东总数是52.05万,而截至今年一季度,这一数据为43.82万。也就是说,九个月时间里,美的集团流失了8.23万中小投资者。


由“增量”到“存量”,美的多方面承压


再来看美的集团的业务架构。根据2021年财报数据,在经历了2021年的业务调整后,当前美的的业务板块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智能家居事业部,收入为2349亿元,同比增长13%;工业技术事业部,收入为201亿元,同比增长44%;楼宇科技事业部,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55%;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23%;数字化创新业务事业部,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51%。


尽管美的早已开启多元化赛道的布局,但时至今日家电依然是其收入占比最大的板块。2021年公司超过80%的营收来源于暖通空调和消费电器业务,它们均属于C端业务。


问题在于,近年来国内家电市场大环境陷入长期低迷的局面,市场规模趋于饱和。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与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报告数据,2021年,我国家电市场的零售规模为7542.8亿元,同比增加3.4%,增速依旧疲软。这也使得美的集团在其主要的家电业务板块备受压力。


首先,全球疫情的爆发导致大宗商品、海运物流、能源供应等纷纷涨价,阻滞了全球供应链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都对美的集团的利润形成挤压,并持续影响着家电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家电上游原材料比如铜、钢、铝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至今仍在高位运行,这导致家电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滑。原材料所带来的成本最终摊在制造企业身上,导致家电产品涨价。


3月16日起,美的开始陆续上调各类家电的价格,其中,属性更加接近快消品的小家电价格更是上调高达20%。这无疑使得本就消极的消费群体购买行为更加的乏力。


2019年—2021年,美的集团毛利率分别为28.8%、25.1%、22.48%,已经低于10年前的水平;净利润分别为9%、9.68%、8.5%,空间不断被原材料涨价所蚕食。


其次,就像互联网行业逐渐由“增量发展”进入到“存量竞争”的时代一样。当前,国内家电业也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家电零售额增速不断放缓。另一方面,与家电业共生共荣的房地产正处于调整期,市场扩张的速度减缓,家电行业能吃到的红利越来越少。


有业内分析师指出,国内家电行业发展到现在,行业的巅峰期已经过去,目前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且随着消费升级和分化,家电行业面临被多种商品替代或绞杀的危险。也难怪几年前还在高歌猛进的家电巨头们,如今却都在主动调整非核心业务,选择以更强大的业务能力应对可能到来的困难。


5月初,方洪波在集团内部管理层的一场交流会上坦言道:“美的历史上经历过不同的周期,我们可以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判断未来3年是我职业生涯最寒冷的三年,我个人学习过去300年文明史、产业史,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无论什么样的刺激政策都不能改变。”


从to C到to B,美的应对行业寒冬


在这种情况下,美的选择收缩洗衣机事业、母婴、宠物电器等 to C 端非核心业务,同时向机器人与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业务“四大”B端业务发力。


一般来说,B端业务不论盈利能力还是抗风险能力相较于C端都要更加的稳定。但目前来看,B端业务对美的集团营收的贡献还十分有限。2021年美的To B业务总收入为75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的21.8%。虽然收入增速很快,但与集团3000亿元的营收体量相比还很小。


方洪波也坦言,美的B端业务多元化,但目前效果还难以达到预期,美的仍未能从B端找到新增长曲线。美的官方也表示称,“to B业务仍处于打基础阶段,2022年也并没有设立营收、盈利目标。”


话虽如此,但是美的在B端的投入却丝毫没有停滞。5月23日晚,A股上市公司科陆电子发布公告称,美的集团将斥资不低于22亿元,晋升为公司控股股东。此时科陆电子的前实控人,深圳国资委控股的深圳资本集团,才入主科陆电子不到一年。


美的这一收购举动显示了集团押注To B业务的决心。对美的而言,此次入主科陆电子将进一步扩张其储能业务。美的集团表示,能源管理是美的点燃第二引擎,在B端核心业务上布局与突破的关键领域。


储能产业是国家支持的战略产业,空间广阔,科陆电子具备行业竞争优势。科陆电子在储能赛道中兼具自研技术、项目经验、海外认证、渠道资源等方面能力,是国内少数有能力参与储能项目全产业链的储能集成商,并已实现对相关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成为科陆电子的控股股东后,美的拟将其作为开展能源管理业务的主要平台之一。


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尽管to B业务投入较大,但一旦形成规模,盈利能力就会十分稳定,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将为美的持续创造丰厚的利润,这是迫切想要改善盈利状况的美的所期待的未来图景,也是其应对行业寒冬的利器。


种种迹象表明,美的裁员风波只是表象,谋求转型以应对行业寒冬才是本质。继续积极布局多元化渠道,极力推动to B和to C业务并驾齐驱,这是美的在时代的洪流下做出的求变决策。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29日 18:13
下一篇 2024年03月29日 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