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X-Talk科学课堂,闪耀基础科学之光

1.jpeg

原标题:天宫课堂、X-Talk科学课堂,闪耀基础科学之光 天宫空间站的三位宇航员结束太空之旅回到地球,举国沸腾。很多人可能还注意到,宇航员在肩负着繁重的太空实验任务的同时,在空间站里举办了两场生动的“天宫课堂

原标题:天宫课堂、X-Talk科学课堂,闪耀基础科学之光

天宫空间站的三位宇航员结束太空之旅回到地球,举国沸腾。很多人可能还注意到,宇航员在肩负着繁重的太空实验任务的同时,在空间站里举办了两场生动的“天宫课堂”。

三位宇航员在“天宫课堂”中做了一系列的科学小实验,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非常有趣,孩子们既看得懂,又学到知识。还有网友留言说:“看了天宫课堂,我儿子励志当火箭工程师!”

大国崛起,从天宫空间站到探月工程,航天事业的发展点燃了当代青少年的飞天梦想。其实不仅仅是航天科学,最近几年,国家对基础科研的重视程度空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推进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

从事基础科研,尤其是“从0到1”的原创性基础研究,需要有“仰望星空”的科学探索精神。科普无疑是传递科学知识、科学精神,激发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的最好方法之一。

一提到“基础科学”,很多人都想到如天书一般的高等数学,还会想到枯燥的物理学。但真正好的科普是生动的,也是严谨的。在这波科研、科普热中,不仅有“天宫课堂”里的宇航员,许多年轻的科学家也走到了校园里、网络上,成为了青少年们最好的科普老师。

这群人,是汇集点点星光的引路人

刘颖教授,曾是北京大学最年轻的博导,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之一。不久前,刘颖走到讲台上,把基因、生物科学这些深奥又专业的基前沿科学成果,用普通人能够听懂的语言,有趣地分享了《舌尖上的抗衰密码》。

如何通过线虫研究实验,探究衰老的奥秘?刘颖教授的团队在实验中通过化学诱变让线虫产生了超能力。

研究发现,减少线虫的摄入,线虫的寿命反而更长了。通过不同的生物对照组和大量的实验,科学家们推导得出一个推论:吃得少,也许能帮助人类更好地延缓衰老。

为了回答“细胞是如何感知到摄入的营养物质”这个基本问题,科学家们在显微镜下通过玻璃针把DNA注射到线虫体内,来观察线虫分解脂肪的过程。当线虫饥饿时,绿色荧光蛋白就会亮起来,线虫通体变成了绿色。

研究表明少吃能够延缓衰老。科学家通过研究线虫和猴子的实验发现,热量限制性进食可以延长寿命、延缓衰老。 原来少吃不仅可以减肥,还可以抗衰!管住嘴,会变美。合理控制饮食就是“控制年龄”。且听北京大学刘颖教授带你探寻舌尖上的抗衰密码! #X-Talk

视频号

科学家们还找到了一个基因,在线虫体内敲低它的时候,线虫在正常摄入食物的同时,启动了脂肪的分解,让自己变亮,一系列脂肪小分子明显的减少了。这样的科学发现让我们可以畅想,或许以后人类也能在不用节食的情况下就实现减肥,保持健康的身材。

刘颖的研究还进一步延伸到蛋白质复合体mTOR——它是整个细胞的代谢调控中枢,能够知道来自于我们身体的这些营养物质,同时在它认为营养物质充足时,会很聪明的启动身体内的合成代谢,将营养物质储存起来,但如果mTOR通路被过度激活的话,就会导致细胞疯狂生长, 最终产生肿瘤。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适度调控mTOR通路,一方面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另外一方面能够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科学家有实力在全球率先破译抗衰密码,造福人类。

《舌尖上的抗衰密码》正是今年开学季腾讯X-Talk《科学家课堂》的一期内容。作为公益科普活动,自2020年举办首次活动以来,X-Talk创新迭代,通过科学脱口秀走进大学校园、线上科学家课堂等方式,邀请科学家、技术专家等学者,深入浅出讲解前沿科技突破、科学理论和技术实践,追求严谨知识的同时,展示科学和科学家的魅力,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除了青年科学家刘颖外,在X-Talk上还有北大地空学院的唐铭、清华的鲁巍等一系列青年科学家开设严谨科普课堂,讲述他们在宇宙、对撞机等方面的前沿性研究。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投身基础科研和科普,汇聚成了中国科学界的璀璨星光。

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的青年科学家唐铭也是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是“为地球测量年龄的人”。与“天宫课堂”中宇航员做一些太空实验的展示不同,在《科学家课堂》中,唐铭是从月球的形成,以及“月亮为什么会变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

目前,我国探月四期工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看过唐铭的演讲,更多年轻人被激起了探索宇宙深处的好奇心。

科幻大片里的“黑洞”、“宇宙大爆炸”、“伽马射线暴”吸引了无数科技迷,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又是如何研究宇宙的起源这一奥秘的问题呢?来自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鲁巍教授在《科学家课堂》上分享了“如何在一个毫米量级的空间里,模拟了一个微小的人造太阳”。

他们将一焦耳的能量聚焦在一个比头发丝还细10倍的空间里,在千万亿分之一秒的时间里释放,就能得到一个比太阳内核还要炙热的火球,由此可以产生一种“超短超强激光技术”。这项从研究宇宙起源这一基础科研而来的技术,还可以为人类的医学等技术实践提供更强有力的工具。

宇宙起源、月球起源、古生物基因等等,这些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房子、汽车、互联网、美食似乎毫无关系,但是基础研究才是整个科学技术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是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也是科学领域必须经历的最漫长、最寂寞的一段旅程。

正如刘颖所言,“我们在进行这种基础研究的时候,有点像是一个孤独的旅者,在一条未知的路径上去孤独的探索,去追寻自己的星辰大海。做基础研究也许没有当下及时反馈的一些应用效果,但是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研究就是像点点的星火,最后能汇聚在一起,产生人类最璀璨的星光,能够为人类的生命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础科学”是一座宝藏

牛顿力学并不能教会我们如何盖房子,盖房子是土木工程学科需要解决的问题,牛顿力学则是土木工程的基础。如果没有牛顿力学、热力学、以及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等科学作为基础,两次工业革命根本无从谈起,人类可能仍然还生活在刀耕火种,食不果腹的窘境里。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互联网也是来自于基础科学研究。1989年,欧洲的物理学家建设大型强子对撞机来寻找希格斯粒子,为了方便科学家之间交流数据,计算机科学家Tim·Berners-Lee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架设了世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

也许有人会问,发射卫星、探索宇宙有什么用?国家耗巨资的投入为何不用来提高下普通民生?人类一直在寻找地球来的起源,破解这些重大谜题的过程,则推动了哲学、数学、几何、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

唐铭在《科学家课堂》中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讲到:“几十年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动了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遥控作业,耐高温合成材料,计算机,生物工程,医药工程等一大批的高科技工业群体发展。这些丰富的科学创新,在后来的数10年里又派生出无数的新应用技术,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现代化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几年,中国一直遭遇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在一些“基础科学”上一度“缺课”。例如芯片,它看似涉及到设计软件、光刻机、晶圆制造等技术,其实背后则是数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基础学科。

国人一度沉浸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愉悦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报考“商科”,向“钱”看甚至成为年轻人成功的标尺。越来越多的专业类大学也变为综合性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曾一度被淡化。

但基础科学就是一座宝藏,需要更多充满热爱、愿意投身其中的科学家去挖掘。想要补上短板,基础科学研究就不能再被视为“冷板凳”。培养科学家要从青少年抓起,第一步就是要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兴趣,科普无疑是最好的实现手段。

在X-Talk科学家课堂上,年轻科学家们纷纷发出“用科研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声音,这种纯粹而真实的表达,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让年轻的科学家们走到前台,让青少年感知到最新的前沿科学成果,并激发起更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许多严谨科普活动的初衷。

结语

当前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但是我们在基础科学方面却还薄弱,发展基础科学成为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国家也早已认识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这包括基础科研经费的投入、教育改革以及类似普及天宫课堂、X-Talk这样的科普活动等。

从2020年开始,高考录取设置“强基计划”,鼓励高中生报考基础科学专业。“教育双减”政策,把中小学生从繁杂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追求梦想,培养兴趣。

笔者认为,为了让更多青少年了解科学、热爱科学,仍需继续加大科普力度,创新科普形式。这正如谷爱凌红遍中国,让更多人爱上冰雪运动;三位宇航员太空授课、重返地球,让更多人开始热爱航天一样,这都是偶像的力量。

仰望星空,探索世界,追求未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力量是永恒的,这真的太酷了!不是么?

提问:你关心基础科学么?你会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基础科学么?欢迎留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05月03日 18:11
下一篇 2024年05月03日 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