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印度失速一季度营收下降45%,首次跌出前五
是小米自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跌出了前五大智能手机品牌之列。
小米在印度突然失速,是遭遇阶段性阵痛,还是过去几年高增长后自然回落陷入M型周期?
印度时报报道称,2025年一季度小米印度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根据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小米的批发收入(不含商品及服务税)同比下降45%,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8530万美元下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4720万美元。
要知道,过去多年来,小米是印度市场的急先锋。从2018~2021年,小米手机凭借极致性价比稳坐印度市场第一,市占率一度超过28%。而今年一季度营收下滑45%,是小米自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跌出了前五大智能手机品牌之列。
为什么今年一季度小米在印度营收接近腰斩?
用户不太认可小米转型高端?
在印度,小米一直以来以低价快速获得市场份额,这也是他们的核心打法。
其实小米意识到靠低价获得市场份额,难以提高溢价能力。因此,在过去几年,小米一直在努力向高端转型。
thinkwithniche文章指出,Canalys高级分析师Sanyam Chaurasia认为 ,尽管小米一直高调宣传高端化,但数据反映出的现实却截然不同。由于小米廉价手机市场的高销量,小米的平均售价下降,表明人们仍然将小米视为廉价品牌。进军高端市场不仅仅需要推出昂贵的设备,更需要品牌重塑。这包括与渠道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及对小米高端产品的消费者教育,而这些正是小米目前尚不完善的领域。
专业人士对小米在印度进军高端产品的评价一针见血。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小米在印度价格驱动的策略符合当时的市场需求。当一个陌生的、没有历史的品牌叩开印度市场,如果不以价格快速抢占份额,其难度可想而知。
辩证地来看,这也为小米今天打入高端面临困局埋下了伏笔。
从消费者层面看,今天的印度消费者正在分化,消费升级在中产阶层较为明显,他们对价格敏感度正在弱化,更加关注的是系统流畅、用户体验、品牌价值、售后服务等综合维度的体验。
而小米在印度给用户的感觉始终是廉价的代名词。小米进入印度初期,那些大学生们曾经是小米的拥趸,但在工作几年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之后,会有相当一部分群体认为小米与他们对品牌调性的需求不相适应。
简单地说,小米高端产品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这也是小米转型高端遭遇的阵痛。
高端上不去低端失守?
小米想打造高端手机的野心从不隐匿。
从市场来看,印度高端智能手机正快速增长。根据Counterpoint的研究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明显转向高价位细分市场,高级研究分析师 Shilpi Jain 指出,高端类别(> 30,000 印度卢比,约等于2600人民币)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这对印度高端手机的峰值作出了重大贡献。受便捷的以旧换新计划和灵活的融资方案推动,高端智能手机的购买意愿正在加速增长。而入门级智能手机(售价低于 10,000 印度卢比,约870人民币)的销量仍下降了三分之一。
这一判断与IDC研究基本是一致的。IDC研究显示,2024年印度入门级高端市场, 200~400 美元价位段同比增长 42%,高于2023年的 21%。OPPO 在该细分市场增幅最大,而三星和 vivo 的市场份额则有所下降。这三个品牌合计占据了该细分市场的 53% 份额。
价格在 600~800 美元的高端市场增幅最高,同比增长 86%,占据 4% 的市场份额。主要机型包括 iPhone 15、13、14、Galaxy S23 和 OnePlus 12。苹果的市场份额增至 71%,而三星的份额则从去年的 30% 降至 19%。
在低端市场,印度本土品牌Lava 和 Micromax 正在快速增长。这两个品牌定位就是超低价入门机、功能机,属于基础Android智能机。他们主要面向首次换机用户、村镇以及三四线城市、经济收入较低的群体。这两个品牌的价格比小米低端手机价格还要低。
回顾2024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同比增长 4%,达到 1.51 亿部,收入同比增长9%。
然而,在2024年印度智能手机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小米手机表现不尽如人意。根据IDC研究报告,在印度市场,2023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12.5%,2024年出货量为11%,同比下降8.5%,这显示出小米手机在印度面临极大的下行压力。
与大盘相悖而行的小米,进入2025年一季度仍然未能扭转颓势。一旦二季度上行受阻,那么2025年小米手机在印度将会非常不乐观。
一季度小米手机在印度暴跌背后,是多重作用的结果。一是高端转型短期阵痛,二是低价标签影响老用户的选择;三是产品线区隔不明显。
对小米来说,从2014年进入印度以来,过去的十年是第一个黄金期。我们不希望小米一季度失速是常态,更愿意接受这是短暂的转型阵痛,在经过调整之后,迎来第二个黄金期。
当然,这对小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第一个十年,小米用价格换市场,有了“赚快钱”的机会。第二个十年,小米必须要放弃“赚快钱”的心态,进入一场艰难的“品牌重建”战,这也是小米在下一个十年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