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经济泡沫破裂 一场价值百亿的理性觉醒
尽管露营、骑行、滑雪被称为中产户外三宝,但户外经济的地基本就不够牢靠。
疫情后走红的户外经济,在经历过飞盘、徒步、露营、骑行、滑雪之后,终于偃旗息鼓。
在户外热的浪潮过后,凭借性价比一度被誉为“直男天堂”的迪卡侬,在向高端品牌探索的过程中,走到了出售股权的地步。日前,彭博社报道,迪卡侬母公司考虑出售中国地区的30%股权,预估价格在10亿到15亿欧元。
这一切指向的是,迪卡侬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5.5%。而利润下滑的基础却建立在“涨价”上。
依托户外经济,在中国市场混得风生水起的迪卡侬,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涨价”。迪卡侬期望借此打破性价比标签,成为下一个中产最爱。近几年来,迪卡侬的产品均价出现了不小幅度的上涨。其中备受欢迎的登山背包,价格更是翻了一倍。然而,即便是在均价上涨的情况下,迪卡侬的净利润仍然不升反降。
这背后,是中国户外经济加速降温的现实。
集体退烧
日子不好过的不只是迪卡侬。
更早遭遇危机的是被称为露营界LV的Snow Peak。尽管一度随着露营热潮的兴起而快速出圈,成为了精致中产阶层的挚爱,但消费者的变脸速度却超乎想象。
刚刚在2022年创下业绩历史新高,Snow Peak便在2023年尝到了消费者变心的滋味。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的全年业绩,Snow Peak的销售收入变同比下跌了16.4%。到了当下,SnowPeak更是打回原形。最新消息是,其在杭州新开的门店全部关闭。
市场经历消费者过山车式变脸的还有骑行。城市街头上穿着骑行服、佩戴骑行头盔,成群结队的爱好者们正在快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小红书上火爆的#骑行退坑词条。而此前趁着骑行热扩张产能的一众厂商,则面临库存积压的危机。
CycleCorner报道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美利达库存过剩比例约为45%,捷安特为40%,日本禧玛诺20%。与此同时,二手平台的大量低价出清,更进一步压缩了这些厂商的销售空间,曾经高价难求的网红品牌也不得不加入打折行列。
骑行热减退,大量二手公路车出没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各种大牌公路车成了甩卖主力,比如闪电SL8从3.8万跌到二手价不足1.5万;喜德盛AD350仅售1800元,不到原价一半;甚至有人挂出原价数万元的车型5000元甩卖。
与此同时,骑行行业的顶奢品牌,也打起了骨折。其中,顶奢品牌崔克部分高端车型降幅超过30%;自行车巨头捷安特PCR Ltd2+从6998元直降1400元至5598元,入门款SCR直降800元到3198元;迪卡侬旗下多款公路车也打出6到9折的价格。
想象与现实的错位引发的狂热,终将退潮
市场人士指出,尽管露营、骑行、滑雪被称为中产户外三宝,但户外经济的地基本就不够牢靠。
户外经济的火热是多种因素交叉的结果。在疫情已经无法成为阻碍年轻人出门的因素之后,年轻人对户外活动的压抑需求也被集中释放。再加上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的发酵,户外活动逐渐成为了新的潮流因素,引发了跟风潮。叠加不需要太高的门槛以及经济支出等因素,户外活动的出圈也是理所当然。
然而,跟风式的户外活动能够吸引消费者主要的原因在于“小众而新鲜”。露营、骑行、滑雪在疫情以前是小众活动,能够为年轻消费者提供短时新鲜感。而当年轻人的新鲜感褪去,户外活动的热度便也逐步消散。
更关键的因素是,随着企业的介入,曾经经济的户外活动成为了中产比拼财力的舞台。疫情初期,露营成为"诗与远方"的平替,营地预订需提前两周;2022年飞盘席卷都市,香奈儿推出万元碳纤维飞盘;马拉松赛事单月超60万人开跑;骑行风潮下,闪电、崔克高端车需配货抢购。而因为户外活动兴起的品牌也如雨后春笋,并加速迭代。"旧中产三宝"始祖鸟、Lululemon、拉夫劳伦让位于萨洛蒙、昂跑、Hoka。
然而,户外经济收割的中产也面临着现实的危机。房价下跌引发的资产缩水,互联网裁员潮戳破新中产的幻梦。招商证券研报认为,进取型中产(80后、90后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中产)消费趋于理性,减少了奢侈品的购买,转而寻求价格相对更低、且更具功能属性的户外头部品牌,应用于社交需求。这让高端运动休闲品牌Lululemon最终逃不过奥莱折扣店的手掌心。
户外运动跟风现象本质是消费主义与社交焦虑的耦合产物。只有参与者从“拍照打卡”转向“真实体验”,从“符号消费”回归“自然对话”,户外运动才能真正成为治愈身心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