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苏宁的“三个夜晚”

1.jpeg

[钉科技综述]27岁的苏宁又要换名字了。此时,距离上一次更名,还不到5年。

[钉科技综述]27岁的苏宁又要换名字了。此时,距离上一次更名,还不到5年。

2013年,为了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打造“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苏宁第一次更改公司名称,从“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进一步匹配适应公司经营范围和商业模式的改变。

对于转型中的苏宁而言,过去的5年中,最关键的或许是2013年2月19日的那个晚上,当公告发布,未来多年的路径基本被选定,后面要做的,无非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5年后,同样是一个晚上。2018年1月14日晚间,苏宁云商发布公告称,计划将“苏宁易购”这一苏宁智慧零售的品牌名称升级为公司名称,以便“统一企业公司名称与渠道品牌名称,突出智慧零售主业,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

以智慧零售为核心,架构起八大产业板块,1990年,辞职前的那天晚上,张近东或许并没有想过,苏宁会达到这样的规模,而这种成长,好像只是经过了“三个晚上”。

第一夜

1984年,张近东大学毕业,在一家国企谋得了一份文员工作,月薪55.7元。

国企,代表一份稳定的工作,55.7元的工资,略高于当时的部分中学教师(50元),如果不考虑物价,仅看工资变化,大概是2015年的4500元左右。有人曾这样写道:“1984年,那时候很少人出外打工,有手艺的人给农户干活包生活,每天2元,猪肉价格大概1.7元每公斤,粮食价格大概0.3元每公斤。”

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而言,或许“稳定压倒一切”,至少刚迈出校门的那一刻应该是这样的,毕竟,谁的青春不迷茫呢?

张近东没能等到他与第一份工作的“七年之痒”。1990年12月26日,他辞掉之前的工作,以10万元自有资金,在南京宁海路60号租下200平方米两层楼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

不知道辞掉工作的前一天晚上,张近东有没有辗转反侧,如果此前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规划,年轻的张近东或许会憧憬下未来,也可能给自己平添一份压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是那个年代的金句之一,影响至今。那个年代的人大抵更相信信仰的力量,哪怕只是一句话。

无论是兴奋,还是紧张,睡不着都是有可能的,那是一个重要的夜晚,因为苏宁要诞生了。

之后,卖空调的苏宁交家电在南京风声水起。1996年,苏宁做了他的第一次转型,随着生产厂家的渠道革命,从“批发重心”转向“零售重心”;1999年,从单一的空调经营转向综合家电经营,继而按商业零售模式改造苏宁,做家电连锁大卖场。

再往后,便是全国扩张。直到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在深交所上市。这是“第二夜”的伏笔。

第二夜

1999年,苏宁电器开始了电子商务研究,马云在这年创办了B2B网站“阿里巴巴”,按照历史演绎的规律,苏宁与阿里这两条“平行线”终会产生交集,时间或早或晚。

当然,彼时,马先生与他的阿里十八罗汉还在憧憬未来、加油苦干的阶段:1999年2月20日,年初五,在一个叫湖畔花园的小区,16栋三层,阿里巴巴初创成员十八个人聚在一起开了一个动员会,环境被描述为“屋里几乎家徒四壁,只有一个破沙发摆在一边,大部分人席地而坐”。

2005年,苏宁组建B2C部门,开始自己的电子商务尝试。

2009年苏宁电器网上商城全新改版升级为苏宁易购,进入试运营阶段。

2010年2月1日“苏宁易购”正式对外发布上线。这一年,苏宁也被外界看成了资本市场的一个范本:有数据显示,苏宁连续5年净利增幅超48%,其总股本在2010年增至70亿股,增长75倍,总市值700多亿元,增长35倍。

三年后,苏宁改名了。

在2月19日晚间的公告中,苏宁方面表示:“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的零售模式将是‘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我们称之为‘云商’模式。 ”苏宁方面称,将逐步探索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全品类经营、开放平台服务的业务形态。公司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已经构建了面向内部员工的管理云、面向供应商的供应云以及面向消费者的消费云,并逐步推进“云服务”模式的全面市场化运作。

那个晚上,相较于紧张,张近东或许更多的是兴奋,抑或是平静,因为对于转型,张近东已有定计。

2012年3月两会期间,张近东曾透露,要把苏宁电器中的电器两个字去掉”,自此,苏宁电器“去电器化”、“超电器化”的战略落地已经公开提上日程。张近东称,苏宁已从传统家电拓展到全品类,公司名字里的“电器”概念,已无法容纳现有业务。

边界,是用来打破的。2016年,苏宁坐拥商业、地产、金融、文创、体育、投资等六大产业板块。这是“第三夜”的伏笔。

第三夜

从2015年开始,苏宁线下门店统一更名为“苏宁易购”,完成了线上线下品牌统一。 2017年,苏宁转型成效凸显,线上业务发展同时,将互联网技术及资源整合到线下渠道,升级线下各种业态,实现线上线下O2O融合运营,形成了苏宁智慧零售模式。

智慧零售,是“第三夜”的另一个伏笔。

2017年3月9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近东,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就未来零售发展做了题为《大力推动实体零售向智慧零售转型》的大会发言,明确提出未来零售就是智慧零售。

智慧,首先体现在了对消费者的感知上。苏宁易购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用户画像,并和厂家沟通生产了一大批符合用户期望的商品。

例如,通过调研20多岁年轻人的喜好,苏宁的团队和小米进行研讨,希望定制一款1500价位左右的手机,依托大数据,确定这款手机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和配置,“要求甚至细致到整手机的颜色、面板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随后,小米4S问世。凭借着对用户的精准调研和用户通电的把握,这款手机上市仅1个月,销量已经突破30万台。此后,小米又和苏宁合作,联合发布了红米pro、小米5C等多款产品。

其次,就是渠道策略。从线下业务起家,线上渠道布局可以说是苏宁近几年来的重点工作,而在目前,苏宁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

通过互联网技术在门店的运用,苏宁易购网站、手机APP和苏宁易购门店已可以无缝对接,互联网产品落地在苏宁易购门店,在门店端消费者可以体验到互联网商品。苏宁易购云店内拥有各类场景体验专区,弥补了线上无体验、无场景,“看不见、摸不着”的弊端。线上的消费者可以体验到线下门店的终端服务,比如,消费者在线上苏宁易购选购产品,遇到相应的问题无法解决时,可以直接在页面中选择苏宁V购进行预约,并且到最近的门店去进行产品体验。

有数据显示,从1990年至2015年,苏宁共计售出家电约11.25亿台,这意味着,平均下来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一台苏宁出售的家电。这也表明,凭借在线下的积累和优势,以及线上的流量获取,苏宁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能够提供消费者更贴心的服务,从而为合作伙伴创造更多机遇和价值。

随着智慧零售的逐步落地,苏宁,再次改名。这便有了开头的那段晚间公告。从渠道融合到名称融合,这是苏宁的新起点。随之而来的是物流和技术板块的独立,苏宁的产业板块增至八个。

不知道,这又会是一个怎样的“伏笔”呢?

人都有路径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企业同样如此。不过,苏宁在用他经历过的“三个夜晚”表明,所谓的既定路线,一旦产生限制,就必需要被打破。别人的眼光不重要,你把事情做成什么样子才重要。有时候,适合比坚持更重要。(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27岁苏宁的“三个夜晚”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05月16日 02:04
下一篇 2024年05月16日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