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炸锅之王巧康进入空调领域 杨振巧被推迟了二十年的梦想
巧康正在将其制造业的多元化触角延伸到了空调行业。
中国的家电行业有这样一家企业,对产品品质和质量近乎偏执的专注,自出口北美市场以来,至今没有一台产品被要求召回,这家企业就是广东巧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巧康)。他是全国最早一家研发生产空气炸锅企业。现在,已经在以空气炸锅为代表的厨房电器产品上,深受全球用户青睐的巧康,巧康正在将其制造业的多元化触角延伸到了空调行业。

笔者见到广东巧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杨振巧的时候,他刚刚从中山南头镇的全新的空调制造基地回到位于三角镇的巧康总部办公室。尽管隔天晚上他仅仅睡了三个多小时,虽是风尘仆仆,但丝毫难掩他的饱满激情。
作为空气炸锅细分领域的主导者,巧康已经在厨房电器行业用将近20年的发展过程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空调将成为其掀开更大蓝图的关键支点;事实上,这不仅关乎整个巧康制造版图的演绎,也是风起云涌的空调行业的最大看点之一。
勇探潮头的杨振巧
一张普通的名片可能很难把杨振巧的个人身份全部介绍清楚,作为巧康的创始人,杨振巧还是全国温州总商会副会长、十三届中山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温州商会执行会长、广东省家用电器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中山市温州商会(原四、五届)会长,中山市对外贸易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央党校《中国小康年鉴》特邀编委、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人文企业家、2010年广东亚运会(中国书法组)火炬手先后6次被温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异地温州商会优秀会长”……过往所有的荣誉和头衔勾勒出了他个人筚路蓝缕的实干创业历程。
从小就聪慧的杨振巧在1983年被保送进大学,未毕业就在机关单位工作,彼时他的出生地即温州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1988年便放弃铁饭碗扑腾进市场化的浪潮之中,仅仅用一年的时间他就将所创立的铝合金型材厂做到当地规模最大。
1998年,北京、武汉、沈阳、温州四地的康普工贸公司成为了他在礼品行业的深耕发展的流通平台,“康普礼品”当时在国内礼品领域是闻名遐迩的存在,正是这一段创业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家电及消费电子产业。顺便提一句,在更早之前他在印刷行业还有过一段辉煌的经历。

2003年杨振巧南下广东,在中山创立了“广东巧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他在回忆“巧康”品牌注册的时候说这个名称的诞生纯粹是一个巧合,柜台办事人员与他的一个段简短聊天就把“精巧”和“健康”凝练成一个词,全球的空气炸锅及厨房电器产业就此迎来了一位勇毅前行的创新者。
目前,拥有两大制造基地(第三大制造基地正在规划之中)的巧康以空气炸锅为核心的厨房电器产品的年度产销规模一直稳定在500万台(套)以上,二十多的发展历史中不仅仅拥有一份份而沉甸甸的奖牌,还有太多的艰苦而惊险的时刻。

“我这些年做制造业最大的感触就是要一定守正创新,”杨振巧对巧康发展至今成功经验的总结,也将是对全球空调市场探索的核心理念;但是,相较于之前拥有丰富增量红利的阶段,时下的巧康空调恐怕将要面对愈加惨烈的竞争烽火。
迟来二十年的创业
对产业历史稍有涉猎的人士都知晓杨振巧的家乡有个空调制造企业即曾经的温州月兔,上个世纪杨振巧还买过该品牌的窗机,只是产品体验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进而让他萌生了进军空调行业的想法;事实上,这也是他在当年南下广东的初衷之一。

他在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就坦言:“不瞒你说,二十年前我就有这个想法,一个是天气的变化越来越大,每个人都需要健康的空气;另外一个当时房地产发展后,给空调创造了需求。”但是彼时的他并没有遇到合适的技术和营销团队,用他的话讲就是“没有遇到对的人”。
差不多一年之前,巧康空调产品面市,广东巧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也藉此进入行业视野。不得不说,杨振巧这一步的迈出,具有莫大的勇气,而任何奇迹都是由勇敢者创造。
存量化的需求特征、甚嚣尘上的价格竞争、分散化的流通体系、巨头林立的产业格局、原材料成本的持续攀升……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全球空调行业对新进入者都不友好,杨振巧环顾四周看到或许都是挑战和压力,但这些不利因素并没有成为巧康空调继续前行的障碍。
杨振巧告诉笔者,目前巧康空调已经开发出六大产品平台,并在海外市场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客户群体,“初期规划投入就有好几亿,后期我们还要建一个占地120多亩近40万平方米的新基地。”新基地的蓝图就放在正对他办公桌的墙上,这是他推迟了二十年践行的梦想。
当然,自2006年以来巧康在厨房电器产品领域沉淀下来的制造知识和能力,让其对不同产业的拓展显得能够愈加的游刃有余,尤其是整个产业链的深厚底蕴,给巧康空调的创设及后期发展提供了巨大赋能。
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我这个人从小就比较跳脱,不会因循守旧,喜欢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杨振巧对自我的评价在巧康空气炸锅产品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走进巧康的展厅,若不是琳琅满目的产品直接呈现在眼前,很难想象,空气炸锅这么细分化的产品居然能够被巧康扩展的如此丰富。

“我们现在都不敢把新产品去参加各种展会,”杨振巧还说:“新产品一出来,很快就被模仿了,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最痛苦的事情。”也许正是这样一种不断的磨砺,砥砺出了巧康的竞争力。
不仅仅是对创新的渴求,巧康对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能力的打造同样是不吝资源。在注塑车间,160多台注塑机犹如一台台机械猛兽,咆哮出高亢的制造业咏叹曲;在磨具厂区,一排排钢铁矩阵默默述说着产业故事。
很显然,杨振巧希望在空调领域内弹奏出巧康的最强音。“空调可以做大,但一定要创新,如果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创新也是巧康的唯一活路,”杨振巧在对着笔者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旁边还坐着巧康空调的技术和制造总监。
创新也不止于产品与技术,从巧康酒能够走出一条昂扬的市场曲线就可以看出杨振巧对消费类产品有着独特的认知与理解;也因此,他鼓励研发、制造及营销团队要拥有时下的需求趋势,并全面拥抱新型的移动互联网商业生态。
与杨振巧聊完已是傍晚时分,广东深秋的夜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了一些,驱车行出巧康所在的工业区便见一片璀璨。每一家制造企业对新产业的拓展就是这样:初期都是在漆黑的暗巷摸索,而点亮前行之路的明灯或许就是在下一个拐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