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价格战打到这个份上,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家电行业终究要面对一个核心问题,除了降价,我们还能靠什么赢得市场?
“家电价格战打到这个份上,卖得越多,亏得越狠。”这是一位商家说的心里话。今年以来的家电补贴+价格大战让消费者享受低价空调、洗衣机,却让家电制造商陷入两难:不参与订单流失,参与则利润被严重压缩甚至亏损。
据凤凰新闻报道,9月5日,第四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主论坛在横琴盛大开幕,格力电器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在开幕式上演讲时表示,“制造业还是应该推动更多高品质的产品,而不是因为国家的补贴更‘内卷’,靠着更低的价格来赢取市场,这种对国家没有贡献,也不能给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产品。”
董明珠这番话是有针对性的。在她看来,目前在反“内卷”上,国家一直给企业各种帮扶,特别是当下,还有一些补贴等刺激消费的手段,但是,作为家电制造商不能以此来作为谋利的手段。
的确,今年国内家电行业在“国补+平台补贴”的双重刺激下,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降价狂欢。然而,以补贴名义,搞低价,打价格战,虽然隐蔽性和迷惑性比较强,但依然改变不了“内卷”的本质。因为这种补贴是不可持续的,短期间虽然能换得一定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当补贴的钱用完,一切都可能被打回原形。
由于对市场预期过高,许多商家的空调库存激增,而7月和8月旺季是否已经消化仍是未知数。更棘手的是,低价机型占比飙升——线上2000元以下的挂机销量占比从35.8%暴涨至46.8%,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正如某家电协会专家所担心的那样“再这么打价格战,行业迟早被拖垮。”他呼吁家电商家应回归技术竞争,而非陷入“谁更便宜”的死循环。家电“价格战”往往带来订单激增与用户量快速增长,看似繁荣,实则是由非理性补贴驱动的虚假繁荣。
当然,消费者对家电行业的价格战是欢迎的,毕竟他们是直接受益者。说白了,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家。一位王姓消费者甚至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订单——一台直降2000元的冰箱,配文“简单粗暴,我喜欢”。
消费者花着比平时少得多的钱,就能享受到低价的各种家电,订单量屡创新高,商家也迎来了订单的大幅增长。一时间,似乎消费者、商家、平台三方都尝到了甜头。然而,由于“价格战”无法持续,一旦补贴收缩或退出,消费将迅速回落,形成“暴涨暴跌”的市场震荡,直接扰乱价格秩序和供需平衡。
当所有参与者都被卷入价格战的漩涡时,很难有精力和资源去投入研发、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体验或进行模式创新,导致整个行业在低水平重复竞争中徘徊。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但竞争也是有规律、有底线的,如果过了头、越了界,引发低价无序竞争,出现质量下降、服务缩水、侵权假冒等现象,将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拖累企业自身发展,让整个行业陷入低效甚至无益的“内卷式”竞争。
对于家电行业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持有不同意见,有的消费者认为,补贴是补贴,原始价格是原始价格。补贴不等于“内卷”,先把两者分清再来谈反“内卷”。说实话,消费者也是不赞成国内这两年的这种过度“内卷”的。
到今年前底前,相关家电厂商在市场争夺中,为了抢夺订单,不让用户流失,肯定还会继续打“价格牌”,利用价格杠杆撬动市场的变量。唯一不同的是,与过去的家电市场价格战相比,今年主流家电厂商的价格战术和打法会出现新的变化,隐蔽且精准。
真正判断一场价格战是否属于正常竞争,关键可从三方面考察:是否低于成本,尤其是持续性亏本销售;是否强制参与,如平台要求商家被动承担补贴或“二选一”。是否具有排他性或排挤性效应。当补贴退潮、消费者审美疲劳,家电行业终究要面对一个核心问题,除了降价,我们还能靠什么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