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微信支付后来居上 支付宝份额被稀释?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在马来西亚将会是一场持久战。

在马来西亚,微信支付因汇率低于支付宝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定居、工作或在马来西亚旅游的中国用户。

刘女士是一位在马来西亚的陪读妈妈,进入2024年以来,她所在的陪读妈妈群,经常有人发布使用微信支付各种优惠的信息。

比如,以9月29日为例,首次无门槛使用微信支付“全球有礼”,在马来西亚的一些店铺、商场或餐馆使用,只要单笔消费超过2.6马币(约4.42人民币)汇率是1.6941,第二笔汇率则是1.6926,第三笔汇率则是1.6873,使用次数越多,汇率越优惠。

消费满5笔,达到5星汇率,汇率则是1.6781。反观支付宝,同一时间的汇率是1.6998,无论消费几笔,汇率不会有变化。

很多在马来西亚的中国人更倾向使用微信支付。


马来西亚微信支付后来居上 支付宝份额被稀释?


微信支付加速

微信支付提速,2024年更加明显。

“在2023年的时候,很多商户都不能接入微信,更多的是接入支付宝。感觉进入2024年以后,微信在马来西亚加速,广告增多。甚至有一段时间,在T2航站楼国际出口,地面上的广告都是微信支付,后来接入的商户也逐渐增加。”一位餐饮店的老板如是说。

伴随着马来西亚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当地电子钱包交易体量快速成长,扫码支付网络已经铺开到数百万商户。这一宏观环境叠加中马互免签证协定生效的大背景,让支付宝与微信支付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抢占马来西亚支付市场的急先锋。

以跨境支付场景为例,数据显示,微信支付近半年来在马来西亚的交易量和交易笔数均实现数倍增长,支付宝在6月实现了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近120%。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在马来西亚各显身手,原本具有先发优势的支付宝受到了一定的压力,直接表现便是微信支付在汇率优势上获得用户认可。

支付宝有先发优势

与国内市场类似,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马来西亚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发展策略。

微信支付继续依托社交属性,通过增加线下场景和提高用户黏性渗透当地市场。众所周知,微信的嵌入式支付功能可以吸引更多的服务,从即时聊天、付款、叫车到购物等,都可以在一个APP里完成。

支付宝则延续其电商优势,借势阿里这个大本营的电商属性,参与东南亚本地的移动支付布局。2016年,阿里收购东南亚电商巨头Lazada,此后蚂蚁金服就顺势和Lazada旗下在线支付工具HelloPay进行整合。

更重要的是,支付宝与马来西亚本地支付互联的落地产生了不错效果。


马来西亚微信支付后来居上 支付宝份额被稀释?

相关市场报告显示,在马来西亚,电子钱包在整体电子货币交易中占比显著增长,且DuitNow QR已在2024年末达到约260万接受点,为跨境二维码支付创造了基础。

DuitNow QR是PayNet在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的互操作信用转移框架下建立的标准马来西亚国家QR。通过DuitNow QR的互操作性,任何合规的QR Code均可从任何参与的银行和电子钱包进行付款。

换言之,任何主流中国支付工具只要能接入DuitNow/本地网络,就能获得广泛可达性。

在此背景下,支付宝通过与DuitNow QR对接,让其成为入境游客的主力跨境扫码通道之一。

基于在入境扫码支付中占比高、能给本地中小商户带来明显流量与收入提升的优势,支付宝一度成功抓住中国游客与本地商家,为自身海外扩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过,微信支付却在马来西亚越来越猛。

进入2024年以来,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华人群体开始更愿意使用微信支付,除了使用习惯之外,还因为其微信支付“全球有礼”等活动带来的汇率优势。

所谓微信支付“全球有礼”,是微信与合作伙伴在海外的定向促销、联名券、以及与社交场景紧密结合的折扣,主要玩法在于“用得多、得的也多”。只要用户使用的频次越高,就可以享受到越有吸引力的汇率。

很明显,微信支付此举旨在推动部分消费频次高的群体形成使用惯性,这也与微信的社交调性相契合。一旦“更实惠”的认知形成,那么微信支付必将稀释支付宝的市场份额。

微信支付任重道远

微信支付通过“全球有礼”活动在马来西亚市场吸引用户的逻辑很简单,核心仍是微信的生态与社交链路:即微信把支付及优惠嵌入社交、群聊、公众号与小程序,商家还能直接在社群内发券、拼团、做直播带货,促销转化效率高——这对靠社交关系营销的餐饮、旅游相关商户非常重要。

但需要指出,跨境支付的最终成本并非只看平台标价,而取决于卡组织、发卡行和兑换路径等。也就意味着,微信支付当前的汇率优势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微信跨境支付的典型场景是,部分用户通过把国际卡或低费率换汇卡(例如某些多币种卡/第三方换汇工具)与微信绑定,或利用微信端的特定全球“支付有礼”、消费返利活动,感受到“实际换汇成本”低于同一场景下使用支付宝,可这并非普遍规则,受个别卡费率与活动影响。

更何况,微信在马来西亚本地的电子钱包服务曾于2024年宣布收缩,停止本地电子钱包注册与服务,这意味着微信支付在马来西亚的支付网络建设与覆盖仍然任重道远。

好在,这并不等同于微信跨境/国际版支付功能在商户端完全消失。如当前实际情况,微信支付跨境扫码与国际卡绑定的支付路径仍然存在,并通过本地支付网络实现落地。

整体来看,马来西亚移动支付用户从支付宝向微信倾斜的趋势,往往混合了实际成本(汇率、银行卡手续费、平台手续费)与非价格因素(可得优惠、使用习惯、社交生态)。

仅靠微信支付“全球有礼”式的汇率优势,尚无法断定谁更优惠、谁更有前途(不同卡、不同结算路径会产生不同的最终费率)。

同时,支付宝通过DuitNow快速扩张商户触点,微信支付依靠社交商业与定向推广,两家在马来西亚的差异化落地策略决定了在不同场景下任一方都可能具备优势。

已有市场观察表明,支付宝在入境游客的二维码支付份额极高,而微信支付在社交触达与本地化促销上更灵活。

马来西亚的移动支付竞争更像是“生态之争”而非单纯价格战,接入度、营销与用户黏性三者合力,才能决定能否在特定场景和群体里建立壁垒。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在马来西亚将会是一场持久战。


赞 (0)
上一篇 2025年10月01日 05:43
下一篇 2025年10月01日 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