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郑江滨:校企深度融合视域下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

1.jpeg

编者按: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国电子报特策划推出“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专栏,邀请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门、骨干企业

编者按: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国电子报特策划推出“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专栏,邀请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门、骨干企业相关专家和负责同志围绕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建设指南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我国软件人才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推动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举措建议。敬请关注。本期为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郑江滨的署名文章。

自2001年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成立以来,全国软件学院为国家培养急需的软件工程型人才近百万,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6月,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 (试行)》 》,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的又一重大举措,对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软件行业仍存在产用脱节、生态薄弱、人才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需要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加强特色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实践产学研用技术攻关模式,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创新校企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服务软件人才生态和产业生态发展,实现中国软件高质量发展。

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使命特色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是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发展的新版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为目标,将承担实现国家软件发展战略的新使命,探索示范性软件学院发展的新模式,构筑形成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新高地。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要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战略,明确软件人才培养的领域定位,加强思政教育,以科研和教学为抓手,构建校企融合软件人才培养生态,推动关键软件技术突破创新,服务软件产业生态,担当提升国家软件核心竞争力的新使命。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要围绕高质量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软件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专业知识与企业技术、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四方面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形成具有特色及示范性的软件校企融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新模式。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要制定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重塑培养方案,以厚基础、国际化、复合型和创新型国际竞争力为培养目标,打造具有精深理论、技术创新能力、大工程格局和内生演进动力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校企合作鲜明特色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中,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将具有鲜明特色,校企深度融合的高端人才培养是其建设核心,校企深度融合的技术突围创新是其建设重点,校企深度融合服务于软件人才生态链和产业生态链是其建设要求。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的排头兵。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自2001年成立以来,持续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先后获得两个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根据《指南》要求,学院将对校企合作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一)调整办学定位和功能特征,探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发展路径

明确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发展的五个方面转变,从校企合作向校企深度融合转变,从产业参与人才培养被动向主动引领产业人才培养转变,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融合转变,从教学实践创新向技术研发创新转变,从软件工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向高端领军型人才转变。以五大转变为引领,建设“供给-需求-供给”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闭环反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生态,建设“多方协同-问题聚焦-资源共建-过程共管-原始创新-实验验证-成果共享-技术转化”的技术成果转化模式,服务于产业生态发展。

(二)优化校企合作组织形式和制度,构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校企合作共赢机制

优化校企有组织、紧密合作的共赢新机制,建构多级组织和岗位设置等规范化体制,以及体现“双赢”的资源配置和相关规定等系统性规章制度。基于高校和企业的互利互惠点,组织形式上可建设适合校企合作的多级型组织职能和岗位职责设置;制度建设上要体现“校企双赢”的资源配置和运行优化,以支撑“资源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等校企合作的具体内涵,将人才“供给-需求”单向链条转向“供给-需求-供给”闭环反馈,促进企业需求侧和学校供给侧要素的有机对接。

共赢培养机制的建立可以保障校企合作中能实施多模式实践教学、能共建实践资源、能协同技术攻关、能闭环对接人才培养,使企业获得所需人才,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并共享教学和科技成果。从而实现为企业人才需求提供人才培养的时间提前量,为企业科技研发提供校企合作的空间保障量,实现校企在提前选拔人才、扩大企业影响力、敏捷转化师生创新成果、辅助企业技术培训、开展实习与岗前培训等多方面形成共赢局面。

(三)深化校企融合合作内涵,构建校企教学和科研深度融合体系

构建校企融合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合作体系,根据产业技术发展建设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潜能,跟踪国际前沿建设标准,落地教学合作模式,构建产学研全过程教学体系。深化校企融合合作的专业建设可以贯穿于软件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专业技能、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全过程,推动企业在专业建设体系中的地位向纵深推进。

构建校企融合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体系,构筑校企融合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共同体,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重点瞄准科技前沿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汇聚各方创新力量,着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形成学校科研与企业联动的创新机制。

构建校企共建校内和校外联合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由学校主导,融入企业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校企联合平台,构成“校内工场”;建设由企业主导,融入学校师资和教学内容的校企联合平台,构成“校外工厂”,支撑校企融合的专业建设和科技创新活动,形成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构建专、兼、聘、用的多元师资队伍,通过学校教师进企业融合创新、企业专家进高校融合教学等方法,推动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国际专家教师等多元化师资队伍的改革创新,打造一支产学研用融合、教育优势互补、专业知识和前沿技术全方位覆盖的多元化高端软件人才培养队伍,保障校企教学和科研合作的顺利实施。

(四)创新校企教学建设合作思路,实践校企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度融合方法

探索企业全方位、全过程深入人才培养的方法,可以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科技创新等方面,构建校企融合的落地路径,推动企业通过课程共建、创新项目实施、班主任计划、导师计划、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多形式参与教学和科研,可以探索诸如在校企课程合作建设、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校企合作综合工程体验和校企合作企业项目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方面,以学生掌握行业新技术为导向,以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为依托,由企业提供前沿技术、项目案例、生产性实践平台等教学资源,共同研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校企合作创新技术培养方面,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为导向,以校企双重主体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目标,由企业提供生产一线前沿性课题和多层次科技竞赛,由校企共同审核学生技术提案,纳入校企联合教学科研平台并组织研发,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综合工程体验方面,以学生获得软件开发全周期实践体验为导向,以企业作为主体开展生产性实训为原则,校企共同审定企业项目并评定开发成果,使学生沉浸式体验企业运作模式和研发软件全过程,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艰苦奋斗精神。

校企合作项目协同创新方面,以提升学生软件工程项目组织与实施能力为导向,以融入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行业规范和企业文化为任务,校企共同指导学生研发工程项目,使学生具有系统化和大工程观的开发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020年,软件学院迎来新的使命,根据《指南》精神,将以解决国家软件“卡脖子”问题中的人才培养、关键技术软件突破为己任和使命担当,研判软件学院建设的再出发、再突破和再示范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学院发展之路,为我国实现软件大国到软件强国的转变做贡献。

产品图.jpg

赞 (1)
上一篇 2024年04月27日 10:37
下一篇 2024年04月27日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