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不久口碑崩坏,Temu难圆拼多多的出海梦

1.jpeg

显然Temu不仅短期难以盈利,而且是拼多多当前业绩的“拖累者”。

  拼多多在国内的增长神话,正在海外重演。在近日拼多多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后,拼多多股价大涨,美股市值甚至一度反超阿里巴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拼多多在美股资本市场受到热捧,与其布局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有关。据拼多多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其营收688.4亿元,同比增长94%、NON-GAAP净利润同比增37%。尽管拼多多第三季度财报仍未披露拼多多国际业务营收、营销投入等数据,但通过其发布财报后的股价表现不难看出,其整体业绩表现却给美股投资者注入了信心。

  只是,一片繁荣之下,Temu早前与国内另一个跨境电商巨头SHEIN互相起诉、以及Temu被海外用户各种差评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因此,被市场看好的Temu,恐怕并不能高枕无忧。

  “烧钱”的代价,毛利率逐年下滑

  据了解,在拼多多杀入北美等主流市场前,北美等地区一直被国内跨境电商玩家视为“难啃的骨头”,因此多数国内企业出海,第一站不会选择北美而是东南亚等国家。

  不过,拼多多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出海的第一站定在北美,而且在当地市场快速崛起。据统计,Temu甚至在在上线不到2个月,就成功登顶美区iOS免费下载榜。甚至在2023年1月的31天中,有28天霸榜,甚至超过了亚马逊、SHEIN。

  而据分析,拼多多吸引北美用户的核心,就是商品价格便宜。低价商品在北美受到热捧的更深层的原因,或许与近年受疫情影响,美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正在悄然变化有关。尤其是拼多多正在复刻国内低价商品还包邮的消费补贴政策,更是戳中了当下美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Temu还将国内“砍一刀”的社交裂变玩法复制到了海外市场,Temu不仅邀请消费者自发上传到货商品测评,还通过邀请码,激励用户“凑人头”、薅羊毛,一时之间,美国的Facebook、Twitter、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都充斥着网友为拼多多“拉客”的帖子。

  实际上,类似的社交裂变规则,与拼多多在国内的“砍一刀”如出一辙。只是,这样的低价补贴策略,却未必可以持续,而且已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

  最直接的表现便是,拼多多的毛利率增速不及其营收增速,这也意味着,Temu在海外大肆烧钱换增长的方式,仍需要拼多多在背后输血。

  例如,在今年2月的第57届“超级碗”上,“美版拼多多”Temu以1400万美元的巨额投入豪掷两段30秒广告、平均每秒广告花费23万美元。该花费也创下了该赛事广告的历史最高价。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明年2月,Temu可能会又一次亮相这个超级大舞台,也将再次投入不菲的代价。

  营销成本过高的代价,就是牺牲毛利率、净利润。财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拼多多毛利率较上一季度下降 6.19%,至 64.25%。

  而参考2022年整体毛利率78.68%,2023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的毛利率按年下降18.09%(按季则下降3.23%),虽然仍然高达61.03%,但连年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在拼多多国内业务表现相对稳定之时,显然Temu不仅短期难以盈利,而且是拼多多当前业绩的“拖累者”。

  “低价”的代价,Temu恐难走远

  一直以来,拼多多的策略就是“低价”,并试图一招鲜、吃遍天。但是在全球消费升级的浪潮下,拼多多一味地“低价”正在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甚至被网友直言是在“自毁前程”。

  一方面,虽然Temu上线不久,甚至在海外消费者眼中,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因为低价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物流服务问题、售后问题等,正在损害消费者对Temu的信任度,消耗其对Temu的好感。

  最明显的变化是,在第三方消费体验平台上,消费者对Temu的评级正在不断降低。例如,2023年2月,在Temu最受关注的时间段,在美国商业评价网站BBB(Better Business Bureau)上,其消费者评级为C,用户的平均评级曾跌至 1.78 星(满分5星)。而到了2023年6月,Temu平台在BBB网站上的评分也仅为2.41分(满分5分)。

  与此同时,在海外媒体上,用户对Temu物流缓慢、产品质量低的投诉也屡见不鲜。而且,Temu与国内拼多多一样,也面临着平台存在假冒伪劣商品的质疑。

  例如,据《时代周刊》曾报道,Temu出售假货,被消费者投诉称其平台商品实物与宣传图不符。而且,2023年8月,波士顿商业促进局表示,已经收到30多起有关Temu的投诉。

  很显然,作为一个新平台,Temu在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正在面临平台商品质量、服务交付等方面的挑战。

  另一方面,一些Temu的卖家,也因为在Temu平台销售商品,利润微薄而不堪重负,甚至有一些商家已有退出Temu的迹象。

  尤其是去年12月,Temu发布新规,自1月12日起,VMI卖家(发货到国内仓库,由Temu负责国内、外物流配送费)不再享受100%免费物流政策,卖家与平台各自将承担50%的物流费。

  这也意味着,Temu商家的利润被进一步压缩。而Temu一直延续拼多多的低价策略,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也十分存疑。而通过目前买卖双方对Temu提出的质疑不难看出,Temu的“低价”代价是消费者对平台的不满与日俱增,而商家也因为利润微薄而不得不选择逃离。

  因此,可以预见,拼多多用“低价”方式享受国内流量红利的打法,在海外市场未必可以复制。更为致命的因素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一直以来对商品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或许只是因为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危机,短期“委屈”自己,而Temu一旦因此形成了价低质劣的品牌印象,恐怕未来也“无力回天”,而Temu想要维持其品牌形象,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海外竞争激烈、充满不确定性,Temu手握多少筹码?

  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经济、政治环境多变,Temu与其他跨境电商平台一样,都将面临多个不确定性因素。因此,短暂的荣光,未必就能让Temu高枕无忧。

  一方面,在Temu所有的中心都瞄准了攻克“低价”关隘时,其在物流成本方面利用了“800美金货值以下货物运送进美国可免税”的政策,并通过与极兔速递以补贴模式分担运费,共同压低成本。

  不过,该免税标准正在受到美国商界的的“挑战”,按照多方的游说,该标准将可能降低至100美元甚至更低。当免费政策进一步收紧,Temu的低价也将进一步牺牲其利润。而与其命运绑定的物流公司、商家也必然会失去与Temu合作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Temu在海外面临的竞争环境,也与国内无法相提并论。据分析,Temu除了面临国内跨境电商平台如SHEIN、Tiktok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外,还面临海外本土品牌的“挤压”。

  要知道,在拼多多进军海外市场前,SHEIN以“快时尚”品牌为定位,在海外的江湖地位几乎无人能够撼动,尤其是其在供应链、当地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布局,早已十分成熟。而Temu作为行业后来者,显然毫无优势。

  与此同时,以亚马逊代表的北美乃至海外品牌,早已将海外市场的用户“笼络”已尽。Temu仅靠“低价”一个维度的竞争力,显然是十分薄弱的。

  值得一提的是,Temu为了凸显其与其他平台的差异化,也于2022年9月,推出了行业全新的全托管模式。尽管该方式可以让供货方成为“甩手掌柜”,只需要提供货品到国内仓库,其余全部由拼多多完成。但是当卖家丧失了定价权,只能依靠平台销售走量以及补贴,赚取少量利润。

  很显然,这种模式虽然听起来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却似乎经不起推敲。而与Temu合作的商家,也因此对其新模式褒贬不一。

  据参与“试水”的商家反馈,无论是商家按照Temu平台的系统提示进行补货,还是商家出价后平台核价,都存在沟通过于被动、反馈效率低下的问题,都让平台因为供货方千差万别、产品良莠不齐而陷入混乱不堪的局面。

  另外,对于平台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商家监管与处罚过重,也正在让Temu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据了解,Temu分别于2022年12月及2013年5月,分别出台关于运费、产品质量、产品竞价等方面的规则。而商家因为各种原因被罚款,也令商家苦不堪言。

  例如,当商家在平台填写的商品重量或者体积超出实际数字一定范围,或者产品质量被平台认为不过关等,都会被罚款。甚至有卖家在网络上吐苦水表示,自己被罚15万元,罚款金额甚至占到了店铺总销售额的一半。

  由此可见,拼多多“矫枉过正”式的处罚规则,正在走国内拼多多站位消费者的老路。而在消费者因为各种补贴政策享受平台红利时,Temu平台的商家也正在走向难以盈利赚钱的困局。

  结语

  Temu作为拼多多在海外的“翻版”,在国内跨境电商平台拓展海外市场方面,借助低价策略打开了局面,前期无疑是成功的。

  只不过,随着其不断深入市场,也逐渐暴露出了营销过于烧钱、消费者口碑不佳、商家抱怨连天的发展短板,而这些负面因素,也可谓条条致命,也不容Temu忽略。

  尤其是当国内越来越多企业押注海外市场,与Temu在海外市场角逐之时,拼多多不仅需要面临海外本土平台的竞争,还需要与国内跨境电商玩家一争高下。这也预示着,拼多多布局在海外市场,未来所要面临的恐怕不是星辰大海,而可能是一场腥风血雨。

  如此看来,拼多多2023年第三季度的亮眼成绩单,或许算得上为Temu有一个不错的起点增加筹码。但是未来,Temu还需要在布局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烧钱在所难免。因此,随着拼多多的增速放缓,一旦Temu不能快速实现盈利,恐怕其还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05月07日 18:42
下一篇 2024年05月07日 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