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草莓“育苗皇后”巾帼队:从实验室育苗到PK“多多农研”AI种植

1.jpeg

7月22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共同发起的草莓种植大赛将正式开赛。

“合肥暴雨,小区前后都封了,我们今天不一定能赶上飞机!”7月19日一早,代表安徽赶往云南昆明参加“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草莓种植大赛的“艳九天”队员孙郁晴,在顶尖农人组的微信群里焦急地说。“不行的话,我们帮你种下去。”江苏队的领队、全国劳模纪荣喜立刻回复。

7月22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共同发起的草莓种植大赛将正式开赛。来自辽宁东港、江苏句容、安徽长丰等草莓主产区、获得过世界金奖等奖项的“顶尖农人”队,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对战来自荷兰、江苏、云南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4支人工智能队。

年轻一代:从经验种植走向数字种植

     生于1996年的孙郁晴是“莓二代”,刚刚拿到美国东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从安徽农大植保专业交换到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学习两年后,她更倾向于继续学习农业经济学和计算机。孙郁晴认为,未来一定要把农业和AI结合起来,至少要先全面数据化,“日本和英国的大学也给了我奖学金,但美国的经济学比较好,学制灵活,我可以选修计算机和数据管理与分析的课程”。

 

▲“艳九天”队的四名成员是清一色巾帼女将:王丽娜、王琪、孙郁晴、沈海燕(自左到右) 穆功 | 摄

7月20日开始,她就要和艳九天公司的总裁助理、另一位90后“巾帼”王琪一起驻扎昆明富民县的比赛基地,全程参加种植比赛。疫情暴发前,王琪一直在外地工作,“我以前没种植过草莓,这次会负责所有事务工作,也全身心学习草莓种植”。

“我们会全流程进行远程指导”,艳九天公司的技术副总王丽娜说。她是参赛队的技术负责人。九年前,王丽娜还是“连一棵草都没拔过”的“小白”,现在已在指导几位大学生进行实验室脱毒育苗,负责草莓基地的所有技术工作。从脱毒组培、繁苗、定植,到水肥、疏花、温控、光照,“只要用心,草莓种植并不难”,她用自己的经验鼓励孙郁晴和王琪。

孙郁晴希望借这次与人工智能的比赛,把草莓种植在经验的基础上再往前推一步。“水肥、光照、温度、病虫害防治,以前都是估摸着来,我觉得以后要尽量数据化。马上要开始的这场与AI组的草莓种植比赛,最重要的不是分胜负,是相互切磋,尤其看他们怎么把种植决策建立在精准的数据基础上”,她对一直持续到11月底的这次大赛,有十分具体的期待。

育苗皇后:“十年三灾”,斩获金奖

孙郁晴的妈妈沈海燕,是艳九天的领队。

2009年,在一次家族聚会中,她被舅舅鼓动投资做草莓育苗。“以前做印刷业,要到处跑业务,我心想,做草莓育苗是上游环节,必不可少,竞争不大,不用求人,就投了三百万开始做。”当时她所在的安徽长丰县,已种了二十多年的“丰香”草莓,品种退化严重,县里也非常想引进一家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育苗企业,培育刚刚从日本引进不久的新品种“红颜”。

 

▲技术人员把草莓的茎脐剪下来,提取0.1毫米,通过培养基,在无菌环境下脱毒育苗。图为王丽娜在查看实验室温度等条件。 穆功 | 摄

“红颜很娇贵,育苗时对温度等各种条件要求很高,当时普遍的脱毒组培苗做得不大好,农民不愿种”。在沈海燕的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把草莓的茎尖剪下来,提取0.1毫米,通过培养基,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脱毒育苗,“慢慢周围农民都开始用我们育的苗”。现在,她的基地里有三十多种草莓品种,周边农民种的99%都是红颜。经过几年攻关,她们成功培育出产量、口感、硬度都相当不错的“九天红韵”新品种。2017年,沈海燕获得世界草莓大会金奖,公司仅育苗的年收入即达到数百万。长丰成为设施草莓第一县,产品远销韩日。

“我们希望艳九天能成为更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利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带动全县的草莓销售,把销售规模也做上去。”长丰县商务局杜宗彬副局长说。

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十年间,艳九天遇到了三次自然灾害。开始不久,遇到水灾,苗种在地上,损失惨重;12年高温干旱,苗又死了一批;18年雪灾,损失几百万,几十个大棚,都是二次建设。

“现在已投资了一千好几百万,还很缺人,尤其年轻人,农业太不好干了”,这位斯文的领队感叹道,大学生留不下来,在县城5000元一个月,包吃住,还是待不久,“当农民成就感不高,年轻人多半都不大愿意做农业”。

跨越代沟:“未来农民”要从身份变为职业

孙郁晴的感受和分析不一样。

“年轻人不是不愿进农业,是跟传统的种植和传授方式有代沟,很难进农业”,她以自己为例说,来草莓基地后发现,懂种植技术的阿姨知道大概什么时候要干什么活,总说“跟我们干一年就会了”,但年轻人喜欢有全年计划,如果公司有全流程、数据化的培训,就可以大幅提高学习效率,甚至,将来机器人也可标准化操作,“要把种植经验变成数学模型,这是全球趋势”。

在水肥和病虫害防治上,也存在类似代沟。大学生们说用量太多,阿姨们不接受,说以前就是这么用的。“做病虫害防治时,我们都站在那不敢动”,孙郁晴边吐槽这种“两代人的冲突”,边笑。

她的解决方法,跟这次多多农研大赛紧密相关:“数据出来后,跟阿姨说,不要用这么多;跟年轻人说,就需要这么多。数据的说服力最强,能把两代人,变成一条战线!”

 

▲沈海燕和女儿都希望,通过由经验种植逐步走向数字种植,能让农业更有奔头,让农民从身份变为一种职业。 穆功 | 摄

“我还真的从没和郁晴深入聊过她的想法。”沈海燕点点头,对女儿的逻辑表示赞许,“阿姨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学生知道所以然,一实践,理论知识就被激活了”。

这对母女达成了最新共识:数字化种植比较精准,能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提升企业利润和从业者待遇,让年轻从业者更有尊严。

“未来农民,应该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沈海燕说。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04月27日 04:10
下一篇 2024年04月27日 04:10